说说咱们《词典》的编纂工作
江西彭安荣
词典编撰工作,倡导发自四川自贡李克定先生。之后,全国第九届券研会作了专门讨论。在2012年5月30日宜宾举行的中券委主任工作会议的《会议纪要》中,曾列为今后的工作目标,决议为:“同步进行《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的可行性研究和立项筹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组织编辑出版”。
宜宾会议事隔一个多月后,本人率先在“券研网”上发布了《中国门券收藏词典编撰工作设想初探》一文,文中对其书名定义、编纂机构、架构设置、编写提议、文体等诸方面的问题作了设想论述。当初,曾引起券界不同凡响,《门券报》与《门券博览》等多种券报券刊都作了转载;许多券友赞同,也有持怀疑观望者。可喜的是,中券委与理论部领导如张健为副主任、王建池秘书长、胡保平、彭水珍副部长等,在跟帖中态度明朗,表示赞同认可。尽管在后来的正式启动文件中采纳得不多,但可说,拙文当初起了一定的“敲门砖”与“催化剂”作用。
再后来,中券委理论部决定以推荐、自荐方式成立编委机构和邀请编写人员,并在“券研网”与“朝花网”上公示了名单。这下了,可热闹了,许多券友发短信、寄券附来信、打电话询问我怎么没有名字?为什么没有参加?我只笑笑搪塞。直到今天,我都没直接回答他(她)们。
实际上,在此之前,感谢王建池、刘向东先生等领导,很早就邀请了我,而我出于本人的实际情况:因为我现在还在岗位工作,每天挂我专家号的不少于20人,我天天忙诊,从来没双休日和节假日(除非外出旅游!);况且我年近古稀,风烛残年,为网站写写稿,还是早中晚休息时间,可以应付;好在没压力,没时间要求,多点少点晚点没大碍;但如果担任编委,那可责任在肩;又况编典不是一时,而是旷日持久,几年才能完成。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想干,也不敢揽!因此,我就这样回复了有关领导们。今天也就这样回复关心我的券友、兄弟姐妹们!请大家理解!这样的忧虑,我早在去年10月于北京时曾与崔艳红券友交谈过。
在石家庄17届全国展最后确定名单并正式启动编典工作的头天下午,中券委领导刘向东先生还再一次来到我的住宿房间与我促膝长谈,我说,不列名,并不代表我不参与和支持编典,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仍尽力而为。
看了石家庄启动编典工作的报道与全体编委人员的相片,我为之高兴!看着这样老中青三结合的队伍,我为之叫好!相信,在这些老师和券友们的努力工作下,一定可以按时、按质、按量地交出满意的答卷:门券词典!
虽然我不在其列,但作为一个门券收藏爱好者,我有责任为门券词典的编撰工作义务性地提些建议与看法,而且,这样做,与中券委理论部要求大家参与讨论的号召相符合。
下面说说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词典书名的确定
鉴于门券是一切活动入门凭证的统称,所以我依然赞同书名为《中国门券收藏词典》最为切宜,不能单纯局限旅游门券。
第二、词典编撰结构层次的问题
我认为还是按篇、章、节、目4层次排列编撰。这样,不但今后全书条缕分明,还有利于各编写人员编写,有利于日后总编(主编)总纂时、审校人员审校时发现与删除重复。(纲目粗了,加上编写人员多,定有重复;假如纲目细,则可避免。这点,我在两次编写县志与卫生专业志时深有体会。尤是总纂后,书本基本成型,审校处理就是一件难事!取舍增减,牵一发而动全身,那时可真麻烦了。)
第三、不能论资排辈。玩券无止境,只要成就著。入书当选大家公认的佼佼者,应选对券界贡献大者、名望高者;不能因辈次、经济、职务或集券某方面的特长而优先。名录主张少而精,不能多与滥。
第四、入书中图片不宜多。所选门票是确实珍罕者方可,不能把词典编成一部门券图谱,更不能因为赞助的钱多而照顾情绪多选门票。
第五、保证词典的高度雅洁,不为铜臭所染。编典离不开“人、财、物”三大要素,在《方案》中已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很好!但我认为,不能单纯为筹集经费而刊用广告,尤其是某些难以认证的企业,现时红火,不时“灰飞烟灭”,而留下的广告成为垃圾,沾污了千秋之词典巨著。再有,不能“以钱论英雄”,假如某大款出资20万,随他左右,那词典不就成了企业资料?成了商品广告大全?
对于慷慨解囊的赞助者,不论是企事业单位、厂矿、团体或者是券友个人,是否建议在封面、扉页的后面,编写机构和人员名录的前面位置(以示尊敬!)专列一“鸣谢”页,以表谢忱!但赞助额须划一数额线,达此标准者,方可收录。
编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词典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就要举全国券友之力,以编纂、编写人员为中坚,同舟共济,排除万难,相信,
这一券界巨著定然如期面世!
以上仅仅是个人管窥之见,顺便说说,谬误定多,但作为讨论意见,言者无罪。仅供参考!
在此,并向全体领导、编委、编辑老师们致敬!感谢你们为全国券友、为后代子孙将付出的艰辛劳动!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