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需要屈原 更需要大刀
——端午节感言
年年过端午,年年说屈原。端午节后,紧跟着就是“七一”.历史上,经常把一个人的悲剧和一个国家的灾难连到了一起, 忧国忧民与保家卫国始终是社会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
一介书生,一个文官,一位诗人,留下了为国家兴亡忧心如焚,却又不能逆转乾坤而哀愤无奈的形象,手中的笔,心中的歌,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
为了缅怀,为了纪念,人们吃粽子,划龙舟。这种形式逐渐演变成了节日。十几亿人在欢乐中享受美食口福和体验观看龙舟大赛的兴奋,真该庆幸屈原跳江。由纪念屈原而衍生的端午节,变成了真正的节日,悲戚被欢乐所代替,耻辱为享受所蒙蔽。先人的英烈今天还能感动多少人呢?
我们纪念屈原,是因为他的才气,是因为他的因忠被谤,是因为他的汨罗丧生。
忠诚爱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屈原是其中 一种 。
然而,一个国家,靠屈原这样的爱国者,就能挽救危亡吗?
中国有太多屈原式的的仁义,这是中国人善良的一面,也是软弱的一面。屈原式的软弱,在强权与独裁,在小人横行的黑暗面前,只能留下悲剧。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独立自由、和平安宁,需要屈原式的忠诚,需要不同流合污的慎独,但是更需要勇武,需要热血,需要拼命,需要奋斗!
我更主张;“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由纪念屈原,我想到了长城会战,29军大刀队,“宁为抗日死”的豪言激励着中华热血男儿,伴随着惊天动地地喊杀声,大刀片翻舞,铸成了真实的血肉长城。
在近代中国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长城抗战、平型关大战、松沪会战、台儿庄大战、百团大战、白山黑水之间的抗联勇士、华北平原的农民战斗……这是中国人民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在又一个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重温《大刀进行曲》诞生的地方,看风光,忆历史,受教育。

(潘家口已经被水库淹没,当年的战场已经静卧于水下。今天这里有就是旅游风景区)。
长城抗战东起山海关,西至张家口,战线绵延于冀热辽广袤的土地上。
战斗最激烈的喜峰口、潘家口、古北口都在当时的热河省境内。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颤动着历史的声音,其中也包括了华北危机和长城抗战的悲壮历史。华北危机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而造成的华北地区的严重局势,实际上也是全国、全民族的危机。长城抗战是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早期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二十九军将士在喜峰口、潘家口御敌,旅长赵登禹,奉命派王长海团为先锋,急行军增援喜峰口。王长海组成500人的大刀队,乘夜分两路潜入敌阵,趁日军酣睡,用大刀砍杀,砍杀大量日寇,480人壮烈牺牲。
二十九军将士坚守7天7夜,打退日军无数次强攻,毙敌3000多人,迫使敌军后撤。关麟徵所部二十五师和东北军王以哲部在古北口血战3昼夜,4000多将士伤亡。
《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副标题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作曲家麦新,1937年7月作于上海。同年9月初载于作者与孟波合编的《大众歌声》第二集。抗战爆发后,二十九军曾组织大刀队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因此作者曾题"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歌曲发表后迅速传遍全国,为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华儿女吹响抗日号角,是抗日救亡歌曲中的一首代表作。
我敬重屈原,更敬重荆柯、谭嗣同、吉鸿昌、杨靖宇……
所有的外来侵略没有日本人对中国蹂躏最残酷。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斗争不仅需要语言,更需要行动。
无论是被侵略的灾难,还是自然界的灾难,唤醒我们的不仅仅是悲悯,更重要的是雄起,每一次灾难危机时刻,都激励我们全中华都再一次点燃大刀精神,同仇敌忾,奋勇斗争,可歌可泣,光耀千秋!
强国更需要大刀! 大刀是民族尊严,大刀是民族精神! 大刀是英勇不屈的斗争!
杨帆 2013年端午节前夕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