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境内,古称雍州,为华夏九州之一。我国历史上的先秦,自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止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历时294年,先后有十九位国君在这里苦心经营,奠定了其为秦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作为国都,雍城修筑了气势恢宏的城垣,修建了雄伟壮丽的宫殿,开辟了规模巨大的陵园。秦献公东迁后,秦人的祖祠宗庙仍在此地,许多重要祀典仍在此举行,特别是一代雄主秦始皇的加冕典礼即行于雍,其重要地位仍存。1988年,雍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遗址分为城址区、城郊宫殿区、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区。
1976年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公陵园区历时十年艰苦发掘,使其中的秦景公陵墓重见天日,出土文物3500多件。经研究,该墓葬占据了我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1、是我国乃至世界迄今发掘出的规模最大的墓葬;2、是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3、发掘出的“黄肠题凑”椁具是周秦时期规格最高的葬具;4、发现的“木碑”为迄今最早的墓碑实物例证;5、发现了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由于此墓考古成果巨大,又是秦公陵园区发掘的第一座墓葬,故被命名为“秦公一号大墓”。
1997年,世代居住在秦公一号大墓旁的凤翔县南指挥村群众在村党支部书记赵生祥同志的带领下,本着保护文物、展示秦风、开发利用的目的,投资投劳,历尽艰辛,在墓葬遗址建起了博物馆。2000年,陕西省文物局批准命名为“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由农民创办的博物馆,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该民办博物馆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宝鸡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制,组建“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对外开放。新设立的博物馆除原有的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将于近期建设10000平方米一号大墓、4000平方米车马坑两个保护参观大厅,争取再发掘几座形制不同墓葬和车马坑,最终形成规模宏大的秦始皇先祖陵园旅游区。
2007年9月13日,宝鸡市文物局在秦公一号大墓遗址举行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成立揭牌仪式,宣告正式成立。该仪式发出的请柬共两页,封面深红色,右上角印秦爵一尊,中下部位印有“诚邀”两字,字体变化巧妙,整个封面含“举杯诚邀”之意,古朴热烈,富于喜庆气氛,作为此类庆典的请柬非常得体。内页印有邀请对象,为该陵园博物馆所在地凤翔县人民政府,具有唯一性;在邀请人处加盖了宝鸡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的红色印鉴,具有真实性。请柬完整,为全品。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