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说七夕征文(1)有关七夕传说与其背后的故事

江西:彭安荣
显示日期2013-07-20;访问次数:1020; 电脑端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人喻为“中国的情人节”。其传流根据,是民间传说的天上的七仙女下凡与凡人婚配的故事。

七夕传说的不同版本有多个。

一是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美丽传说:豫章(即今江西)新喻县(即今新余市)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此说,以江西新余的仙女湖景点为体现。

二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后又见南北朝时代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为此,后人依据美好传说而创作了不少的画作以展示留存。





三是后来的安徽黄梅戏以此为原型创作了戏剧和电影《天仙配》。

董永卖身葬父,来到傅家湾给傅员外帮长工。勤劳而善良的董永,被天上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所感动,因而七仙女向往人间自由的生活和纯真的美好爱情,来到人间与董永在“槐荫树”下结为夫妻,并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百日期满,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董永夫妻忍痛分别。


牛郎织女的爱情虽则被天上的王母娘娘拆散,但每年七夕的鹊桥相会,却留给了人们深深的思念。七夕的鹊桥相会,古称“七夕节”,按现代来说,应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

不管是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美丽传说还是《诗经》中的“牛郎织女”或者是影视中的《天仙配》,却引发了世代后人的竞争。

那“仙女下凡”的传说,只由江西新余独占;可那“董永与七仙女”和“牛郎织女”故事的出处,各出一辙。

有人提出,“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中的丹阳就是安徽当涂县丹阳镇,因为丹阳镇的黄塘村董山里有姓董的家族。可又有人持反对意见,众说纷纭。

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起源地竞争更加激烈,有人发现“牛郎织女”故事原来出在山东省沂源县的燕崖乡,后来,先后又有江苏太仓、河南南阳、河北邢台、陕西西安、山西和顺等多种说法。

最后来,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从山川风物、历史传承、民风民俗、文艺源流等各个方面印证下来,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山西省和顺县最具说服力。
为此,2006年12月13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和顺县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山西省人民政府也将和顺县的牛郎织女传说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

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现代人的争论,假如天上的七仙女有知,或者凡间的牛郎与他的子孙后代们得知,必定为人间此事的争吵而觉得可笑!“七仙女下凡”有谁见过?谁有确切凭证?须知古籍中也仅是故事而已。

但这毕竟是资源,是财源,谁有了“七仙女”、“董永”、“牛郎织女”,只要拥有一个,那就取之不竭,用之不完了!

为此,国内为争夺这种资源财源的事时时有发生。

反正千百年后的人们是可以愚弄的,只要有这种传说,便有这景点,也就便有人旅游,便有人瞻仰,便有人崇拜,便有人花钱!

七夕是美好的!

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中国的情人节毕竟不同于国外的情人节!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

天下的夫妻们尤其是券友们,应该保持发扬“七夕”的情感,可别重蹈“七夕”的悲局!

祝大家夫妇和谐!白头到老!家庭幸福!子孙昌隆!




编辑:陈捷

姓名:龙小平; 时间:2013-07-20 06:11:46

深入浅出,纵横驰骋,图文并茂,受益匪浅!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3-07-20 06:38:34

第一篇,感谢彭老师!!!期待更多的券友展示您的佳作!!!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3-07-20 06:42:40

有引证、有评说、有告戒、有祝愿。好!好!好!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3-07-20 06:48:12

佳作!第一篇开了个好头。向您学习!

姓名:万钢; 时间:2013-07-20 07:58:30

欣赏了!

姓名:陈捷; 时间:2013-07-20 08:10:48

祝贺券说七夕征文开篇了!!!!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3-07-20 08:38:07

彭老师开篇之作,不错!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3-07-20 09:09:42

七夕开篇,细说源委!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3-07-20 10:51:30

感谢彭先生首篇开局,诚邀券友们积极赐稿。

姓名:袁增木; 时间:2013-07-20 13:22:49

佳作,耐读。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13-07-20 13:55:57

第一篇开了个好头。向您学习!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3-07-20 14:29:5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3-07-20 15:38:39

赞安荣敢为天下先精神!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3-07-20 15:49:00

开局佳篇,精彩!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3-07-20 15:49:24

祝贺彭老师开篇之作!盼精彩继续!

姓名:吴士育; 时间:2013-07-20 16:50:03

开篇锣响,佳作共享!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3-07-20 20:28:01

祝贺彭老师抜得头筹!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3-07-20 20:37:03

开篇精彩,耐人寻味。欣赏了。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3-07-20 20:58:46

精彩开篇,学习欣赏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3-07-20 21:14:42

谢谢各位券友、老师浏览我之拙作。我是苯鸟先飞,仅仅开锣而已,须知好戏还在后头,有待向各位学习!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3-07-20 21:40:47

开了个好头,期望更多好作品。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3-07-21 12:46:44

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票券。祝贺彭老师首炮成功!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3-07-21 22:35:49

世间皆凡人,哪懂神仙情?! 感谢老彭,共同分享您的心得!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3-07-22 08:21:50

精采的“七夕”考正,将活动之门开启,好!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3-08-09 10:35:48

七夕征文的开篇杰作,文、票、图并用效果很好。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