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遗产类园林,在早年就去过了,那时还是传统胶卷机,根本舍不得拍风景。而对于拙政园,除了北寺塔倒影和见山楼还点印象外,其余都迷糊不堪。适逢朋友从佛山来,终于把这些园林留了个影像。照片是种记忆,这种媒介会让定格的物景在脑中延续。
?xml:namespace>
苏州园林之胜,得益于苏州的经济、文化地位。“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通过意境来完成自己的山水之想。在此期间行、游、望、居,怡情养性,逃遁尘缘,在精神上的适当解脱。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也是门票最贵的古典园林了。他的初建者是明代的王献臣,致仕归乡后开始造园。这位老兄比较迷信,利用梦境找到了元代的太弘寺,买下后,然后让大名鼎鼎的文徵明参与设计,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工程。从正德4年(1509年)大兴土木,到嘉靖9年(1530年)竣工,时间竟绵延了近20年。取西晋美男子潘安《闲居赋》中的文字,命名为“拙政园”。
这么壮丽的房地产项目,从买地到置办材料、招工、发薪,没有殷厚的家资做背景是完不成的,否则不就是空想就是烂尾。王献臣的官职是巡按御史,御史就是管监察、弹劾、建议什么的芝麻官,级别也就是个知县型的正七品。虽然品级虽然不高,但奉命巡按地方时,职权和责任却非常重大。“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种政治势能,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这大概也是王献臣机会。



几年的宦海浮沉,让这位老兄淡泊于政而务勤于闲。无论商场或是官场只要捞到钵满盆溢时,能睿智的见好就收,就是种智慧,以避免背后清算的身败名裂。古今皆异曲同工,而王献臣则隐退乡里,这也成就了一代名园。
来如疾风,去如微尘,一切都在轮回的快转。王献臣去世不久,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全输给了徐氏。拙政园从初建到朝国新立这500年间,不知几易其主了。谁人在时间中都是过客,都不是永远的占有者。
拙政园现有的建筑中,大多是清咸丰9年(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的,明朝的影子已不多了。能入选第一批,我想它大概和最大、完整、江南特色、太平天国有所关联吧。

购买的旺季全价票。

进门处朝小导游要的旺季半价票。

出口处朝游人要的旺季团体票,这票可是全品票啊。

朝检票妹妹要的淡季全价票。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