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这段脍炙人口的“满工对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段。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传唱。
《天仙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故事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在傅员外家为奴。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第七女同情董永遭遇,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妇。七仙女邀众姐相助,一夜织锦10匹,帮助董永改三年长工为百日。百日期满,董永和七仙女一对恩爱夫妻终于结束了为奴的日子,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黄梅调结伴回家。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千古憾事。诗曰: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地动天。七女动心爱怜,喜结恩爱良缘。王母一声令下,天兵天将下凡。董郎妻离子散,携儿追妻天边。银簪划破黑暗,银河风雷电闪。鹊儿架起彩桥,七月七日相见。牛郎星男儿汉,织女星诉思恋。千古传说不变,流芳百世人间。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受到国内外广泛的欢迎。2006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的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创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间村姑,既热情大胆,又勤劳智慧;尤其是把七仙女对董永诚挚的爱情,表现得十分深沉动人。1954年,黄梅戏《天仙配》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一等奖,饰演七仙女和董永的严凤英、王少舫获演员一等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严凤英被迫害而死。时年三十八岁。

1955年底,由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获得了巨大成功,影响遍及海内外。它为人们留下的众多精彩唱段至今还为人们所深爱。

严凤英故居始建于1919年,原在安庆经商的严凤英祖父举家迁到了如今的桐城市罗岭镇陈庄,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栋独门独户的两进青砖瓦房。

为纪念严凤英五十六周年诞辰,这尊塑像座落在安庆菱湖公园的湖心小岛上,高二点三米, ,基座正面镌有著名书画家赖少其题写的“天上人间"。

安庆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建造黄梅阁,面积920平方米,苑内有严凤英、七仙女塑像,并有实物照片、音像等展品陈列。


安庆市以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为载体,致力于黄梅戏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开拓创新,形成了创作、表演、研究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黄梅戏生产体系。创办了这座全国首个以戏剧为主题的国家级戏剧博物馆。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