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说券(27)苏东坡耍小聪明的传说故事

保定市:刘铭元
显示日期2013-08-26;访问次数:637; 电脑端

 

    这枚定州市博物馆参观券(见照片一),券面图案虽然简单,却给人古香古色之感,很有味道。定州市博物馆是河北省市级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该馆建在文庙院内,博物馆是文庙的组成部分,而文庙的所有文物,又是博物馆的藏品,文庙本身也是博物馆的最大文物。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可称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典范。博物馆内除元代建筑魁星阁和清代建筑大成殿等著称古建筑外,戟门外的两株古槐树最受人们崇拜,据清道光《定州志》记载,苏东坡任定州太守时来文庙拜祭孔子时,亲手栽植,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东侧槐树形如舞凤,西侧槐树酷似神龙,被后人誉为“龙凤双槐”亦称“东坡双槐”(见照片二)。不由想起苏东坡耍小聪明的传说故事,讲给朋友听。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人。二十二岁进士及第,一生历仕四朝,官至礼部尚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大文学家,与父苏询,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被贬黄州上路前,其老师王安石设宴送别。席间,王安石求苏轼帮助办一件事,王说:由于年幼时读书下功夫过甚,累坏了双眼,不时发作,影响读书。前几天太医给我开了个药方,可祛痰火,以阳羡茶为引,服之可根除,需要取三峡的中峡水来服药。这次你去黄州赴任,来回必得出入三峡,麻烦你返回时取一坛中峡水给我带回来,仗晚辈以延寿。东坡觉得这是小事一桩,爽快答应了。

     东坡回京时,心里装着“取水”之事,心想千万别忘喽!此时正值秋雨潇潇季节,水势很大,帆船顺流而下,景象万千。面对此景,东坡来了悟性,想作一首《三峡赋》,独饮美酒构思,构思不成,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取水”之事忘于脑后。一觉醒来,船已到了下峡西陵峡了,脑子轰的想起“取水”之事,命船夫返回中峡巫峡取水,船工哪肯,这么大的水勢逆流而上是不可能的。找一缓流处船停下,上岸问老生,他们回答:三峡之水相连,哪里的水都一样好喝。于是东坡吩咐船工取了一坛水带回京城。

     东坡回到京城,先到相府见王安石。王忙问水是否取来了,东坡让人将封闭好的水坛抬上来,王见有水很是高兴,命人先烧开水沏茶。一会,家人端上茶来,许久王安石见茶色方变。就问东坡:此水是哪里之水?苏不慌不忙答道:是中峡水。王接着又问:即巫峡之水了!苏答:确巫峡之水。王笑了,直言道:“欺骗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怎假名中峡水?”东坡乃大惊,请教如何辩之。王安石让他到书架上找到《水经注》这本书,并告诉他翻到某某页。苏按王的话查到:“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味不浓不淡”之说。

     王安石向东坡细言道:“三峡之水性,上峡水性过急,下峡又太缓,中峡则缓急居中。太医院医官乃举世名医,知老夫之疾居于中脘,故宜用中峡水做引。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响方起,故知是下峡水也。”苏吓得面如土色,不得不承认是下峡水。东坡至此,对老师王安石佩服之至。从此也可见王安石读书破万卷之势。数万典籍对于他历历在目,天下奇才呀!而东坡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训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3-08-26 06:24:15

名人亦有凡事。欣赏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3-08-26 07:28:08

谎言遇真知,教训教训。

姓名:雨人; 时间:2013-08-26 07:52:38

赏故事真好!!!!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3-08-26 08:06:40

有趣的故事。聪明过火反而误事,只有真诚的诚信,才能得到称誉。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3-08-26 08:08:19

无论是谁,小聪明千万耍不得,门票收藏也一样,需要老老实实去做,才能享受到真趣。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3-08-26 09:12:17

寓意深刻的好故事!诚信乃做人之本,自欺欺人万不可取!!!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3-08-26 10:36:12

小聪明千万不能耍啊,教训!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3-08-26 11:02:50

增补:事后,苏东坡长叹一声,“此老狐狸也”。谢谢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3-08-26 11:42:56

名人轶事,寓意深刻。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3-08-26 12:10:36

分享了,谢谢刘老。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3-08-26 14:52:00

真诚做人,小聪明耍不得。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3-08-26 14:58:16

“诚”,为人之道。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3-08-26 15:36:04

小故事,大道理。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3-08-26 16:25:47

刘老师谢谢您!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3-08-26 16:33:09

真乃“明察秋毫”啊!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3-08-26 17:38:47

名人轶事,寓意深刻。学习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3-08-26 17:40:25

此故事讲出了为人之道。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3-08-26 17:48:08

很有教诲之力!刘大哥学识颇丰,敬佩!!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3-08-26 18:32:50

寓意深刻的故事,揭示“诚”之真理,拜读了!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13-08-26 19:03:55

学习,受益。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3-08-26 19:48:33

此中“浓淡”,皆在细细品味中!谢谢刘老!!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