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旧居
?xml:namespace>

国6名录中的马寅初旧居共有2处,一处在他的老家嵊州,另一处在杭州。杭州的故居在延安路和庆春路交接处,紧邻浙江省卫生厅,是一幢不规则的3层砖木结构的灰色小洋楼,是马寅初在杭州的一个片段。
故居前有马寅初身穿马褂的立像,四周竹木花草簇拥。故居建于清末,原主人为马星竹,3层露台的墙立面上有“竹屋”2字。1936年马寅初购买了此屋,1937年因战争而离开。抗战后,马寅初又断断续续在此居住过,直至1951年北上北京,他才彻底告别了这座杭州旧居。


马寅初旧居1楼以照片为主,述说马寅初不平凡的一生。2楼为居家平面展,有些是他晚年在北京使用的东西。整体陈设简单,投射着马寅初身后的影子。能将普通的馆舍升级为国家遗产,是对马寅初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成就的肯定。
马寅初1882年出生在绍兴的一个酿酒世家,1982年去世,是个百岁寿翁。当年他在天津的北洋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成为经济学博士,归国后,经同乡蔡元培举荐,成为北大第一任教务长。后又在很多大学任教,国朝建立后,曾任浙大、北大2个金牌大学的校长。他著作等身,满腹经纶,也是一代大家。


马寅初的思想未能经世致用。1960年提出的新人口论,将他由巅峰推向深渊,被迫辞去校长职务,赋闲近20年,这都源于他的论点与毛主张不和谐。错批1人的结果是中国人徒增3亿。老马有着铮铮铁骨,黑云压城之际巍然不动,他坚决不肯认错,直至等到拨云见日为他平反之时。
他的人口主张,其核心就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这种真知灼见有着时代的意义感。后期推出的“计划生育”所提倡的是什么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的原则,一味的减少数量,忽略世代更替,从而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矫枉过正,这与马寅初的思想还是不扣合,所以现在中国的计划生育正在有所变改。


来段趣闻:马寅初曾跟毛讲,中国人口太多是因为农村晚上没有电。毛回答,你马寅初生了7个子女,是不是你家晚上也没有电啊?马寅初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在婚姻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也不可避免地留下旧时代的烙印。马寅初1妻1妾,小妾嫁给他时只有13岁,2妻共1夫育有2子5女,不过这些往事都完成于1926年以前,与他1960年提出的人口论不相干。一家其乐融融也都在杭州的这个地方居住过,这个楼成为马家的固定记忆。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