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枚直隶总督署门券(见门券照片),是尺寸较大的一种,“公生明”门券8.7X23.6公分,又分10元和20元券;“议事厅”门券8.6X23公分,亦分20元和30元券。均为摄影豪华纸板,很有欣赏价值,现在比较难觅。
?xml:namespace>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清代直隶总督处理公务的衙门,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为大宁都司署,清朝改做参将署,清雍正七年(1729年),大兴土木,改建为直隶总督署,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灭亡。历经清朝八帝182年的历史。因该署地处京畿,天子脚下,其总督一职非重臣莫属,官位一品,著名总督李卫、方观承、刘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清廷重臣均在此任职,其中李鸿章任职最长,达25年之久。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故为清代八督之首。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其史料非常丰富外,更有极其美丽的传说故事,今讲猫头鹰的传说故事给朋友听。
乾隆年间,保定府四周闹起了鼠害,丰产的粮食被老鼠吃去大半,百姓恨鼠入骨。时任直隶总督的方观承大人,为除鼠害,他动员百姓大量饲养猫头鹰。猫头鹰是鼠敌,专吃老鼠。可百姓却把猫头鹰看成是不吉祥的东西,不肯饲养。
正巧有一天,一只脚受伤的猫头鹰掉在了总督署院内,方观承总督亲自双手捧起,帮它包扎治伤,每天换药,买来肉给它吃。猫头鹰伤好后,方总督放飞了它。没过几天,这只猫头鹰引来了一群同伴来总督署院内柏树上栖息,它们白天在树上休息,晚上都飞出四处抓鼠,很快老鼠减了大半,保定府四周的鼠害得到了控制。从此,每年冬季,猫头鹰就成群结队来到这里抓鼠,第二年春天飞回东北繁衍后代。奇怪的是它们别处不去,只落在总督署院内的古柏上,200年来,从不间断,多时达300多只,成为一大奇特景观。猫头鹰知恩图报的善举,感动了当地百姓,从此当地的百姓也改变了对猫头鹰的看法,从不伤害它们,成了人鸟和谐相处的典范。
后记:笔者每次游览总督署,都要到后院古柏处观看猫头鹰,并向朋友介绍这个传说故事,还拍照留念(见照片),然而,猫头鹰的生存环境现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田大量使用农药杀死了老鼠,也伤害了猫头鹰,猫头鹰的数量愈来愈少,游人再到总督署游览,只能听到导游对猫头鹰的介绍还会依旧,看到的只有前院箱子里的那只猫头鹰标本了(见照片)。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