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探索 继续前进
——对第三届“莲花奖”券集展赛“一号公告”的解读 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门券收藏研究网编辑部决定于10月份开始,继续举办的第三届“莲花奖”电脑制作门券展集竞赛活动。 无可否认,经过券界广大朋友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目前门券展集的编创与制作的确是登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十七届全国券展的实践再次证明,电脑制作门券展集不但可以极大提升门券展品的制作水平,而且也是编创高水平门券展集的一大捷径。为了继续提升门券展集的编创制作质量水准,结合目前券界的实际情况,吸引更多的券友们参与门券展集的创作,进一步规范健全门券展集作品的制作和评审规则是必要的。我们提倡创新,探索创新,更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创新。本次展览,网站会推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新亮点。下面针对一号《公告》(见本网站9月15日)中的某些新规定和新要求,做一具体说明: 1.一号《公告》的第三节第二条规定:“参赛作品以主题类作品为主,兼收传统、专题、开放和一框类作品(参考《“门券收藏研究网”门券展品分类方案》)。”它告诉我们,本次展赛不是纯红色展览,而是综合性展览。它除了吸收红色主题作品外,各种题材的作品都吸纳。所以凡是有创作券集欲望的作者,无需有什么负担,只要是自己喜爱的题材,符合自己创作特点的作品,都可以参展。 2.第三节第四条规定:“鼓励新人新作参展。凡未曾参加本网往届“莲花奖”券集赛的作者所送作品,在专家评审得分基础上加分5%;对已经参加过本网往届“莲花奖”券集赛的作者所送新作品,在专家评审得分基础上加分3%。”它告诉我们,鼓励新人新作是本网站的一贯做法。本次展赛为了继续鼓励新老作者参展,特别规定,对于没有参加过前两届“莲花奖”的新人新作品在评审中,一律给予5%的加分。当然,对于老人新作品,也适度加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励更多的朋友参与券集制作,享受券集制作过程中酸甜苦辣后的喜悦,以求达到快乐收藏的目的。 3.第三节第五条规定:“鼓励老作品提升档次。往届参展未获一、二等奖以上奖项的作品(含省级以上常规展览),经过修改调整后可以参展。”我们认为,一部优秀的券集作品,往往需要经过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再修改—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登上高峰。“十年磨一剑”的高奖作品,在集邮领域比比皆是,实践证明,这应该是一条创作规律,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门券展集的创作。因此,以往券界的传统规定,可能会无形中限制一些高水平作品的涌现,不利于门券展集创作质量的提高。所以公告作此规定,是希望看到有发展前途的老作品通过不断修改调整,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 4.第五节第三条规定:“贴片提倡采用270× 5.第五条第四节规定:“作品的贴片数量原则限定为9片至27片(1—3个展框);主题类作品可以适当增加贴片数量,但不得超过45片(5个展框)。”如此规定也是为了与常规展览接轨。我们注意到在大型常规的实物展览中,限于资金来源、展场的空间、展框的制作及组织者的能力等具体问题,如果搞一个200框的展览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在有限的展框中,为了照顾方方面面,容纳更多的作品参赛,限定作品贴片数量是必须的。这样尤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水平作品集中地区由于展框限定而不能参加竞赛的尴尬。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本次展赛对作品的贴片数量进行限定。但要注意:不超过三框是“原则”限定,而不能超过五框则是死规定。 6.为了让券友们利用展览,欣赏到许多难得一见的珍、稀、奇、缺和早、中、老、冷门券,《公告》继续鼓励传统作品制作,希望券界收藏大家,踊跃参加本次展赛。 7.另外,针对券界关注的评审员资质的确认和邀请方法,门券展集的科学分类,奖项的设置等问题,网站还将再次修改《评审规则》,推出许多耳目一新的条款和规定,使得《评审规则》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希望大家拭目以待。 总之,为了不断推动门券收藏活动的兴旺发达,门券展览更需要与时俱进。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类别、更高水平的优秀门券作品面世,我们期盼更多天南海北的券友们都来参与门券展集的制作,我们更期待看到更多的新人新作。我们更相信,通过本次展赛必将会看到一个红彤彤的门券收藏新天地。 门券收藏研究网券集部 2013.9.20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