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研会征文(30)剖析纪念券

山西平遥:胡保平
显示日期2014-07-18;访问次数:653; 电脑端

    在门券收藏的发展历程中,券界有过两次关于纪念券的激烈论争,一次是2002年关于“左权券”的大讨论,第二次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朝花网上关于纪念券的理论争鸣。两次讨论都冠以纪念券的争论,但其焦点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围绕如何看待商品券?第二次则是围绕纪念券是否假券?纪念券能否参展?由此可见,关于纪念券的理论探讨,已困扰了券界十多年,至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给实践中的纠结以科学的解释。

    一、为纪念券正名

我们先从基本概念入手,什么是门券?券界广为认同的是“入门凭证”。什么是纪念券?我研究的结论是“纪念凭证”。纪念券种类繁多,涵盖面很广,但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入门功能,可称作“门券类纪念券”,这一部分完全可纳入门券范围看待和使用,券界也不存在争议。第二类是不具有入门功能,是独立于流通门券之外由正规部门发行的纪念券,券面明确注明不作为入门凭证或不作为报销凭证,以及虽未注明但仅供收藏纪念之用的,可称作“宣传类纪念券”。当年的“左权券”也可归入此类。第三类是以券界为代表的收藏界(包括集邮、烟标、火花、钱币、红色藏品等)印制的活动纪念券。可称作“活动类纪念券”。目前,正是这一部分的纪念券引起的争议最大,也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部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纪念券和门券如同两个有交叉的不同的圆圈,各有独自的范围,又有相交之处,正是由于函表交叉,形状相同,属性类似,容易混倄,所以成为引发纪念券问题争论的客观原因。之所以产生争论,焦点往往都是侧重了它的表象,而忽视了其实质。

券—票据或作为凭证的纸片。”“凭证—证据。”以上是《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最权威、最规范的定义,而不仅仅是网络所传的经济性凭证。门券是入门凭证,纪念券是纪念凭证,两者相同之处,都是券,都是一种凭证。不同之处,定语不同,一个是入门,另一个是纪念。两者有各自独立的品格和属性,同时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从概念上界定了两者的异同,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其本质。避免不必要的真券、假券之争。

    二、活动类纪念券的内涵和作用

中国人历来都有纪念情结,清明纪念介子推,端午纪念屈原,新中国成立后,设定了国庆节、建军节,伟人诞辰,重大成就,都有纪念的形式。纪念形式多种多样,但都追求档次、品位、新颖和个性。纪念券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是随着旅游门券发展繁荣的必然产物,是收藏界以券为载体表达丰富内涵、体现业界色彩的纪念品。

门券收藏活动纪念券,顾名思义即“门券收藏界开展活动的纪念凭证”大体可分为几类①、展览纪念券。②、交流活动纪念券。③、研讨活动纪念券。④、网络活动纪念券。⑤、个人交友纪念券等。这部分纪念券的产生,都有着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根据,记载了券界发展的历史足迹,是研究券界发展史的实物依据。尤其是像门券收藏这样的民间活动,官方的档案资料不会保存,券界的松散组织收集难成系统,在今后和未来研究门券收藏发展史时,纪念券将必然发挥独特的佐证作用。

我们再分析一下活动性纪念券的属性及作用:①、纪念性:是最本质的属性,是纪念发生过的各种活动的原始凭证。②、宣传性:是宣传和推广门券收藏文化的媒介,也可兼具广而告之的作用。③、史料性:记载了各种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主办单位、协办组织,早期甚至有主办人员、参会人员等宝贵信息,印证了门券收藏活动的发展足迹。④、观赏性:券面设计更加专业、精美,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以追求成套化、异形、异质为时尚。⑤、非功利性:以馈赠和价格低廉为特征,这是和商品券的最主要的区别。⑥、联谊性:个人名片式的纪念券,具有宣传推荐自我,展示个人风采,方便联谊,增加交换本钱的作用。综上所述,门券收藏活动纪念券,是一种物美价廉且极富内涵、极具特色的载体。有利于门券收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门券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有利于调动券友参与的积极性,是中国门券收藏界借鉴和引申旅游纪念券的一大创举,是券界二十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与时俱进的成功经验。

   三、纪念券引发的乱象

全盘否定纪念券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也无异于本末倒置。这种新生事物还会有很强的生命力,还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然而,纪念券的发展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需要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肯定主流,也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偏颇和不足。纪念券问题一次次吸引券界的关注,既有理论滞后的原因,也有人为搅动的因素,正是由于一些乱象此起彼伏,才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1、关于“左权券”的讨论。2002年围绕一套数量为118枚,价格超百元的左权纪念券的发行,券界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讨论,焦点是纪念券是不是门券?商品券是不是假券?“左权券”是一套由地方政府批准发行的正规的宣传类纪念券,但由于有明显的商业炒作行为,有针对券界收藏群体高价推销的嫌疑,自然引起券界的强烈反弹,打假呼声四起。虽然最后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但抵制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券泛滥,却形成了共识。

2、活动类纪念券的泛滥。纪念券对出券主体,具有深刻的纪念意义,每次活动留下一份念想,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加节制的超量发行,肆意泛滥,很容易被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加以利用。近年来,商品券的幽灵在纪念券的衣冠下屡屡现身,包括其他藏界以门券收藏者为目标的大量制作和倾销令人汗颜,以馈赠和低廉为特征的纪念券正在变味。粗制滥造、漫天飞舞、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现象,混倄了收藏者的视线,尤其对新券友有误导作用,给纪念券发展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不引起重视,集邮界、火花界花纸头成灾的悲剧有可能在券界重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了纪念券是假券的质疑,并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论。如前所述,纪念券不是门券,因此不在打假范围,只要这种纪念凭证有真实的活动依据,而不是凭空臆造,就不能说是假券。问题的实质是纪念券显然已到了需要理性规范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治理和规范中引导纪念券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四、治理和规范的思路

        1、制作上尊重事实。抵制弄虚作假,体现合法性的原则。

2、设计上去除浮华。活动性纪念券的本质是纪念,就不必刻意模仿门券的特征,如:参观券、票价、存根、副劵等来模糊视听。而应还其本来面目,醒目地标明纪念券就足以,体现求真务实的态度。

3、印制上控制规模。提倡少而精,反对乱和滥,以全国和省级发行为主,每套应控制在三到五枚以下,数量在三百至五百枚,以体现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准则。

4、内涵上突出活动信息。与举办地无关的图片信息不应采用。体现相关性选材。

5、发行上坚持不牟利。保持馈赠、低廉的传统,抵制商品券借体还魂,体现宣传、纪念的本色。

6、使用上限制滥用。在省级以上正规竞赛性券展中,只能在反映收藏发展史和异形、异质专题中充当素材,在其他门券专题中,只能视作开放式素材在限定比例内使用。体现节制的作用。

总之,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纪念券都是片面的。只要牢牢把握住抵制商品券借机泛滥和限制参展机会这两头,并在券界逐步形成共识,就能有效遏制活动类纪念券的乱象,还纪念券一片清洁的沃土,让纪念券发挥更好的独特的作用。

参考资料:

⑴、李克定《门券收藏散论》及续集中有关纪念券的文章。

⑵、刘向东《浅谈纪念券》。参见《中国旅游门券收藏概览》275

⑶、蔡八一《纪念门券面面观》一书。

⑷、《有关“左权系列纪念券”争论文章摘选》。参见《纪念门券面面观》273页。

⑸、《纪念门券不算门券算什么》。参见《中国旅游门券收藏概览》280页。

⑹、袁景中《纪念券的是是非非》。参见《第九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78页。

⑺、王忠雄《我对纪念券的几点看法》。参见《第九届全国旅游(门券)收藏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88页。

⑻、《朝花网》、《门券收藏研究网》有关纪念券讨论的各种观点。

作者通联地址:山西平遥上东关街66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姓名:周晓萍; 时间:2013-10-22 07:38:14

学习了。谢谢胡老师。

姓名:龙小平; 时间:2013-10-22 07:52:07

有理有据,逻辑思维,说理充分,好文章。

姓名:雨人; 时间:2013-10-22 08:05:42

胡老师用心良苦!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3-10-22 08:26:13

对记念券全面深入的诠释,有助于解决分歧,统一认识,赞成胡老师文中观点!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3-10-22 08:57:46

客观分析,辩证看待。理性思维,科学解释。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3-10-22 08:58:08

好文章,认同胡老师观点,让纪念券发挥更好的作用。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3-10-22 10:03:16

一篇很有深度的理论研究文章。

姓名:程涛; 时间:2013-10-22 10:16:22

文章很有深度!

姓名:任文奎; 时间:2013-10-22 10:27:46

合理思维,科学定论。赞同胡老师的观点,拜读了。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3-10-22 12:41:15

认同!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3-10-22 14:56:30

对纪念券进一步认识与解读的理论研究文章,谢谢保平老师!期待券界又更多的藏家参与到门券收藏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之中来。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3-10-22 16:16:14

观点赞同,深入探讨。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3-10-22 16:39:53

立论正确,分析到位,拜读了。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3-10-22 20:16:38

赞同保平的观点。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3-10-22 21:18:13

赞成!观点明确,理论严谨!!!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3-10-22 21:38:00

分析很透切,一篇好论文!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3-10-22 22:02:48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理论研究好文章!学习了。

姓名:王忠雄; 时间:2013-10-22 22:51:56

有深度!学习了!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3-10-22 23:50:00

感谢!感谢!!感谢!!!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3-10-23 10:22:51

分析透彻,支持保平的观点。

姓名:寇瑞敏; 时间:2013-10-23 20:07:03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拜读了。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