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餐后,大巴车载我们到新仕界饭店入住。车在大街行走,看见不远的一处建筑灯火辉煌,导游告诉大家,这就是台湾“总统府”。车行不久就到住处,导游通知,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出发。我估计住处距“总统府”不远。遂萌生了第二天去看看的想法。

车上拍摄的“总统府”夜景
第二天清早5点半我就起床,到服务台打听,此处到“总统府”步行约15—20分钟,不需坐车。虽然天下着蒙蒙雨,我带着相机、相机架,打着伞就出发了。
走了近十分钟,见路标指示,右转约500米有一景点,名“中山堂”,反正时间还早,去看看。
中山堂在晨曦中显得庄重,其对面有一石碑,上书《抗日战争胜利既台湾光复纪念碑》,碑前有书卷样的碑文。当时感觉此景点有深义,但时间很紧,碑文也看不清,就赶紧拍照留念。
回来后在网上一查,才知此景点的意义不一般。

中 山 堂
中山堂在日据时代是殖民地政府为庆祝日皇裕仁登基,并作为施政纪念事业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拆除清末布政使司衙门后,兴建的“台北公会堂”,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筑风格。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台湾省受降典礼便在公会堂举行,当时场面极为盛大,受降典礼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陈仪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则由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被日本人统治五十一年的台湾,正式重返祖国怀抱。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被日本人当成施政印记的建筑物,竟成为日本递送降书的烙印。光复后“公会堂”更名为“中山堂”,曾是召开“国民大会”及政府接待外国贵宾的场所。

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
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于1999年10月25日落成,因蓝绿对抗等多种原因,当时没有碑文。台湾曾参与抗战的退役将士及大陆的游客都感到奇怪。在台湾光复66周年(2011年)纪念日,马英九为中山堂前的“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碑”揭开碑文,碑文描述日本攫取台湾、中华民族坚苦卓绝,对日抗战胜利的过程,完整扼要的描述这段抗日史。
能看到这么有意义的一组建筑,虽早起、冒雨,也甚感欣慰。
走到“总统府”,天已大亮,雨也小了许多。
“总统府”位于重庆南路,正对凯达格兰大道(凯达格兰族为台湾少数民族)。为巴洛克式建筑,1919年完工,在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做为台湾总督府办公厅舍,。随着1950年“中华民国首都”迁往台北与蒋中正“总统”进驻之后,此建筑物就成为 “中华民国总统府”。
“总统府”仍保持“文艺复兴巴洛克式”的庄严和简洁。建筑物总共11层,六十米高的中央塔及角塔、卫塔和粗面砌筑基座与造型简洁的立体柱式,塔顶由下而上巧妙地由四面转为八面,混合成了冲击的视觉效果。

“总统府”前留影
在侧门,有持枪卫兵站岗,并有便衣门卫。我向便衣门卫打听,能否给大楼和卫兵照相。他说,除正对大楼的一段路不能停留和照相外,其他都可以。还问我,您想到“总统府”参观吗?我感到很意外,说愿意,并问有没有门票。他说,参观要等到九点钟,凭证件排队,没有门票。我八点半要随团出发,只好遗憾。

站岗的哨兵

升旗仪式
为了照一张“总统府”的全景照,我过到马路对面。刚举起相机,就听到军乐的声音。原来正赶上6:30的升旗仪式。前面一队是军乐队,后面一队是仪仗队,站好位置后,军乐高奏,旗帜从塔楼的旗杆升起。因为升旗时交通管制,我只好在马路对面观看并拍照。我们旅行团只有我看到这一场面。

台北丽正门
台北街上,随处可见人文景观的指示牌。看到不远就是自由广场,算算还有时间,决定再赶一站。路过丽正门,照了一张相。

自由广场牌坊
台北自由广场面临中山南路,正门牌楼是台湾最宏伟的牌楼,高30公尺,宽80公尺。广场占地广阔,总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中正纪念堂为主体,高达70公尺。两侧是“国家戏剧院”及“国家音乐厅”,均为仿古的宫殿式建筑,红柱黄瓦歇山顶,豪华气派。

中正纪念馆

“国家戏剧院”

“国家音乐厅”
时间不早,要回程了。
看到台北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又名减灾公园),忍不住又进去了。只走马观花的看了二二八和平纪念碑,二二八纪念馆、急公好义坊并拍照留念。

急公好义坊

228纪念馆

台北228纪念碑

228纪念碑碑文
根据碑文记载:战后,国民政府于1945年接收台湾,当局不谙民情,施政偏颇,歧视台民,加以官纪败坏,産销失调,物价飞涨,失业严重,民衆不满情绪濒于沸点。两年后,二二八事件爆发。2月27日,专卖局人员查缉私烟,打伤女贩,误杀路人,激起民愤。2月28日下午,大批愤怒群众冲入位于公园中的“台湾广播公司”厅舍 (今台北二二八纪念馆) ,对外播音发出控诉,成为全台反抗活动蜂起的开端。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闻报,即派兵来台镇压清乡,株连无辜,数月之间,死伤、失踪者数以万计,其中以基隆、台北、嘉义、高雄最为惨重,事称二二八事件。
斯后近半世纪,台湾长期戒严,朝野襟若寒蝉,莫敢触及此一禁忌。1987年解严后,各界深感沈疴不治,安和难期,乃有二二八事件之调查研究,国家元首之致歉,受难者与其家属之补偿,以及纪念碑之建立。
1996年2月28日,新公园改名为“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园内的二二八和平纪念碑正式揭碑,。次年,公园内设立台北二二八纪念馆,成为一个追溯历史、抚平伤痛的纪念公园。
没有时间了,位于公园内北侧的“国立台湾博物馆”和附近的台大医学院也不能去了。
回程路上,看到路边一小型开放公园,名“介寿公园”,有林森铜像。

介寿公园的林森铜像
回到旅社,已是8:15分,赶紧狼吞虎咽吃完早餐,又上车出发了。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