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枚“毛泽东与文艺”门券(见照片一)。是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举办展览的参观券,券面图案为毛主席内着中山装,外披棉大衣的半身像,双眼凝视远方,似在沉思什么,背景系毛泽东的“长征诗”手书。门券设计表现了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和伟大的诗人。《讲话》给文化艺术为谁服务的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影响了几代人,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为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讲话》对新世纪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依然具有明显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毛主席的众多著作,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的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手书选集》、《毛泽东诗词集》等等。更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就让老叟讲两首给朋友们听。
先讲“世界第一吻”的传说故事。
1974年9月份,当时菲律宾前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访华,为其丈夫马科斯总统的正式访华做准备。因为她不是国家元首,外交部也就没有安排毛主席的会见。在见过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后,他正式提出要见毛主席,时任副总理的李先念告诉她,由于毛主席不在北京,这次就不见了。她坚持要见毛主席,李先念又一次说明,并非毛主席不愿见她,而是确实不在北京,请她谅解。这时的伊梅尔达沉默了一会,并从手包中掏出一方手帕,边擦眼睛,还发出细微的抽泣声。此时的李副总理不知如何是好。伊梅达尔并把抹眼泪的手帕轻轻地放在了茶几李副总理那边,不再说话了,但也不告辞。李副总理不知如何面对这尴尬的局面,李副总理不得不答应她再考虑考虑毛主席会见的可能性。伊梅尔达成功了!此时她破涕为笑,热烈握手告辞,她知道已胜券在握。最后,毛主席虽然眼疾很重,但还是同意会见她。并用专机把她送到湖南,使她如愿以偿。号称鉄蝴蝶的伊梅尔达真有一套。

1974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老家湖南长沙接见了伊梅尔达及其儿子等一行。毛主席在别墅客厅的门口迎接客人,伊梅尔达已是40岁的人了,打扮的非常奢华,像20多岁,在见到毛主席后,按照菲律宾人的礼节风俗用额头温情地亲了一下毛主席的手,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毛主席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幽默的笑容,而且从容地托起她那只白纤的手搁在咀边轻轻地吻了一下,潇洒自如的行了一个“洋人”礼节(见照片二)。伊梅尔达高兴极了,笑着对毛主席说:“我很荣幸!”
现场担任唯一摄影的杜修贤被毛主席的这一意外举动给搞懵了,竟没有按下相机的快门,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潇洒动情的镜头永远的留在了记忆里。杜修贤遗憾极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纪录片中的截屏照片,虽然效果不好,但仍可看清一位诗人、政治家的浪漫与潇洒。这张照片在国外发表出来,被誉为“世界第一吻”。
之后,在谈话中毛主席因知道伊梅尔达母亲的祖父是湖南人,于是对伊梅尔达说:“我们是老乡,都来自一个湖南省”。毛主席也知道她喜欢唱歌,就请她演唱,他用中文唱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毛主席很高兴,轻轻地鼓掌致谢,会见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后记:伊梅尔达访华结束后,1975年马科斯前总统访华,并于6月9日,总理周恩来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签署了中菲建交公报。伊梅尔达对1974年访华时毛主席的接见终身难忘,并把“世界第一吻”照片和毛主席接见她和儿子的照片摆在客厅以示荣耀(见照片三)。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