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简历
陶万春,男,1957年7月生人,祖籍山东,原籍内蒙,生在吉林,长在河北,现住河北省保定市区,原在市政府某部门任职,2011年1月17日退居二线。
目前担任河北省门券收藏协会副会长、保定市门券收藏协会会长。系省、市收藏协会会员,保定门券收藏组织创始人之一。
主集早期、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博物馆、古建及山水门券。曾编过《世界遗产在中国》、《保定经济建设成就》等专题。多次在本市博物馆、古莲花池、公园、部队、社区展出,效果良好。
喜多项收藏,乐文化研究,人称“杂家”,自道追求过程和精神享受乃终极目标。
辛辛苦苦为谋生,忙忙碌碌人本能。
一入藏门天地阔,八方采撷似蜜蜂。
权称文化保管员,薪火辈辈赖传承。
不图虚名不为利,一蓑烟雨任平生。
直隶总督署东路夹道内
雨 人:陶会长新春快乐!很荣幸在春节期间能邀请到您做客雨人访谈。
陶万春:也祝您马年快乐,平安幸福!很高兴来到雨人访谈栏目,与早知大名却未谋面的陈捷老师交流。
雨 人:实不敢当。去年您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一变化给您带来最直接的感触是什么?过去的一年,您是如何携同领导班子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促进协会的稳定发展?
陶万春:去年1月19日,保定券协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承蒙老会长王建池先生的抬爱和全体会员的信任,我由副会长兼秘书长成为保定券协的当家人。这种变化的直接感受就是仿佛一台戏的“美工”一下子变成了“主演”,顿时成了众矢之的,成为公众人物。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俗话还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上任以后,我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多次碰头研究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明确责任人,重点抓落实:一是重点抓门券收藏研究网的建设,以此为平台宣传保定,服务全国,树立品牌;二是具体抓各项活动的安排落实,使协会始终充满活力。
雨 人:保定券协从2005年成立至今,收藏成果斐然。请您介绍下是如何发挥各会员的特长,取得丰硕成果的?
陶万春:和省内外老大哥协会相比,我们的工作还需改进,陈老师过奖了。对如何发挥会员的特长,我们颇下了一些功夫。门券收藏组织属于民间团体,入会的门槛低之又低。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一个团队,想搞好收藏活动,就要发现会员所长,人尽其才。陈明新老师是从市集邮协会过来的,有着丰富的编辑和制作专题的经验。我们就让他充分发挥作用,指导、辅导会员编券集,上水平。张文革年轻, 谦虚好学,我们就指定他跟刘铭元老先生一起记活动情况笔记,责其重点抓网上宣传报道,使他文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陈良庆老师是个猜谜高手,多次在全国夺奖,我们就在联谊会和采风过程中让他出谜语,活跃气氛。陈老师自拟谜面,自备门券奖品,甘做奉献。
雨 人:每个协会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特色,请您介绍下协会发展的“魂”是什么?协会是如何加强对外交流的?
陶万春:保定是个小地方,属于全国三、四线城市,经济又很落后,对文化建设口头喊得多,实际落实的少。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我们始终抱着一种“玩”的心态从事门券收藏事业,按照老会长王建池先生的倡导,玩出高层次,玩出高水平。可以这样说,保定券协发展的魂就是“快乐集券”。保持这样一种豁达的心态,一切名利,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剩下的都是精神愉悦的东西,越玩越起劲,永远有动力。
券研网是个大舞台,王建池站长是个大导演,对外交流的好戏每天都在上演。另外,兄弟协会的成立,交流会的开展,个人的重大事项都送去贺词、贺信,实行心与心的交流。凡外地券友途经保定,我们车接车送,全程陪同参观,悉心安排食宿,让每一位到访者都会找到回家的感觉。
雨 人:协会历经8年多的行程,稳定发展,和谐团结,大家有目共睹,请介绍下增强会员的凝聚力都有哪些法宝?
陶万春:一是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这一点至关重要。不管会员之间发生了什么问题,领导班子都是铁板一块,都是一个声音,分裂和不和谐音就没有市场,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二是带头人要作出好样子。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记得去年4月2日,河北旅游商品博览会在军校广场举行,应市旅游局之邀,我会前去参展。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运送展板的师傅就来到我家,我帮着装车卸车,八点券友到达现场时,我一个人已经摆好展板。三是不图名利,甘做奉献。每年年终评比优秀会员,协会主要领导从不去争,主动谦让。而在个人掏钱为协会服务上,却从不吝啬,每回都是出大头。其他会员也是倾其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像一个家庭过日子一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保定券协助展河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陶会长摆放展板/王建池摄)
雨 人:协会发展至今,就没有哪些不足或软肋吗?如何解决?
陶万春:套用一首歌词:站在这券坛,听着掌声响起来,我心中有无数感慨,多少成功,又有多少失败,眼泪禁不住掉下来。当一名演员站在舞台上接受鲜花、掌声、欢呼声时,谁还曾记得他起步的艰辛,痛苦的泪水和波折的经历。虽然我会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不足也显而易见:首当其冲的是经费不足,这也是各地券协的通病。举一小例,去年年会,实在难以“化缘”,我小试了一把就餐“AA制”,一共到了十位(有事请假的会员除外),整个会场冷冷清清的。我在反思,如果还延续往年的“供给制”,再加上抽奖、拍卖等环节,肯定效果比这强许多。
二是活动场地。若干年来,我会曾换过四个地方,到处打游击,谁让咱们是小众收藏呢!暂且凑合着吧!
三是门券活动略显单一,水平不高。缺少讲座、沙龙和外地券界名师传经送宝等方式。目前活动看似红红火火,水平和档次均不高。下一步如何解决呢?券企联姻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上策,人民币、场地等就会迎刃而解。马年不妨一试。
雨 人:您爱好广泛,不仅收藏门券,还收藏烟标、邮票、报纸,请您解读下何为收藏?
陶万春:像我这岁数的人,所谓爱好,大都是从集邮开始,说到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老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人们有饭吃,有衣穿,就开始追求精神享受,精神享受的大部分来源于艺术品的喜好。这么多年来,喜欢的东西太多了,口袋里银子有限,基本上是广种薄收,存货不多,不然的话早就发了,谁还玩这又薄又轻的门券。说到收藏,我认为就是从个人兴趣出发,核着自己的财力,存放一类或几类物件,闲暇时可以欣赏把玩,怎么也舍不得出手,死后任人处置的一个过程。
雨 人:您是怎么爱上门券收藏的?回首这一路,有哪些感人的事情让您难以忘怀?
陶万春:我非常喜欢旅游,每到一地,基本上是买一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书,购一份交通图,存一张门券。那时只是喜欢,带有纪念的意义。真正说爱,还应说是加入保定券协后,对门券有了全新的认识,从理论上得到升华。
回首门券收藏路,有许多人和事令人动情,由于篇幅所限,略举几例:第一次去石家庄参加全国券展,怎么和陕西的张景生老师见面呢?我动了心思,从券研网上得知他很想获得“镇北堡”门券(陕西榆林地区长城券),我特地给他带上一枚,当做见面礼。从此后,我俩成为了好朋友。从网上得知河南新乡券友王继平之父遇车祸住院治疗,我没有在网上跟帖,而是寄去一点钱,表示慰问之情。王老师又是发短信,又是在网上发表文章,还寄来书和券卡,搞得我手足无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门券使我收获了人与人之间的珍贵友谊。无锡券友骆志方,人称“当代徐霞客”,是个铁杆“国保党”,酷爱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去年,他跑了9省市区32县市,行程数千公里,发微博,传递华夏文明。1月21日和22日,我与他在北京跑了一天半,参观了十余个国保景点,骆老师对古建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人物的剖析评价令我折服。收藏门券的同时,我亦获取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门券界,我还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官场上人们叫我科长、书记、处长、头等等,那都是应酬做戏之举,而券友一声“陶老师”令我荡气回肠。多么好的称呼呵!非官、非民、非道、非商,听着心里热乎乎的,舒坦!
和会员交流收藏心得
雨 人:您的专栏《雕刻时光》已经在腊月23 与大家见面,读来文化气息浓郁,请您谈谈开设专栏的初衷?
陶万春:去年我和王建池先生一次闲谈,说到保定乃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乃河北首屈一指,应该介绍给券友。我当即夸下海口,明年我也开辟一专栏。就这样《雕刻时光》献丑出笼了。我想通过探访保定旅游景点,写进自己对人生、亲人、爱情的真实感受,并对当地政府有所触动,也就是说对保定经济文化建设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我还想打破人们常用的景点介绍式文章的俗套,多一点哲学思考和理性思维。当然,个人水平很低,能否达到读者的认可还是未知数。不管怎样,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会义无反顾,奋勇向前的。在此,也希望得到陈捷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助《雕刻时光》一臂之力。
雨 人:您太谦逊了!有人说,没有文化的收藏是低级的,试问门券的收藏文化如何体现?最后请谈谈协会的宏伟规划及对未来门券收藏的展望吧!
陶万春:要想体现门券的收藏文化,首先要办展,让观众认知门券的收藏方式和展示途经。其次是写文章,透过门券,研究门券的前生后世,使其上升到理论层面。三是设展馆,这也是所有收藏者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办门券博物馆使门券永生,惠及后人。
对未来的展望我就用几句话概括吧!
快乐集券,收藏人生。
取百家长,再攀高峰。
雨 人:再次感谢您能接受我的专访!预祝在新得一年里,协会在您的领导下,大展宏图,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