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门票要“玩”出文化来
我今年三十多岁,爱好门票收藏已有十余年,但在国内众多的收藏大家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小学生。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我也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门票收藏的目的。
我认为门票收藏的首要目的不是参加门票展览,而是从收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愉悦身心,增长知识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平民化的收藏活动。我觉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也适用于门票收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收藏方法,不必厚此薄彼,比如有的人收藏与自己人生经历相关的门票,回顾历史;有的人制作各类专题,交流展览;有的人把剪报和门票收藏融合起来,研究文化,发挥教育作用;有的人研究门票价格的演变;有的人研究门票材质的变迁等等。近来我制作了丝绸之路、长征、长城、蜀道、运河等专题。制作这些专题都需要查阅各种地图,并把路线、解释等资料作为专题的一部分。在制作长征专题时,要把红军各方面军的历史、活动路线调查清楚,再对照路线寻找相应的门票,不发行门票的地方,就找资料来补充。制作完这个专题后,自己基本上把长征的来龙去脉认真梳理了一遍,收获很大,思想上受到深刻洗礼。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收藏门票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了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研究文化。
至于展览,我认为也是有意义的。展览的目的在于沟通收藏的经验,交流制作专题的思路和方法,愉悦和净化心灵。但不能为了展览而制作专题,因为受版幅等条件限制,很多专题不得不忍痛砍掉一些门票,反而不能详细地阐明展览要表达的内容。
二、门票收藏应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
门票收藏不应以价格贵贱、数量多少作为评判专题优劣的标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旅游景点越来越多,门票也逐年翻新,想要把所有门票收齐谈何容易。近年来,门票收藏的价位也水涨船高,再加上一些假门票让人防不胜防,收藏高档门票,制作精美专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味以贵的门票作为自己追索的目标,每个人量力而行就好。真正有意义的是能从那些地摊上廉价的票中寻找到文化内涵,制作出别有趣味的专题,这样才能使门票收藏成为大众化的收藏活动。
我最近将制作各类专题后剩余的大众票翻出来,它们积压多年,没有用武之地。有些是没有注明地点,有的也不好归入专题,或者是各类展览。于是我制作了一个专题,就叫做“文化艺术”,包括杂技、武术、戏剧、雕塑、剪纸、皮影、货币、冰雕……等,不胜枚举,虽然每个项目只有几张票,但是让人看后,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专题可以用来宣传中华文化艺术,也可以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启发孩子从中培养爱好和兴趣。
三、关于纪念票、展览票、参观票是不是门票的问题。
邓小平说得好:不要争论,实事求是干下去。我认为不必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下去。只要有利于收藏者组织专题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这些票就是可以利用的。
我在制作革命专题时,缺少红三军团建团旧址门票,恰恰在湖北黄石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门票展览所发行的纪念票中,有一枚印刷的就是建团旧址;在制作神州飞船等航天科技专题时,就利用各地展览馆、科技馆的航天航空展览票;在组织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旧址专题时,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没有当时会议召开使用的门票,我只能用一张全国政协礼堂的参观票代替。
四、关于大名是门票,还是门券的争论。
我认为争论叫什么名字没有必要。因地区和文化的差异,至今很多入门票证上“门票”和“门券”都在使用,在各地票证收藏协会的贯名上也都在使用它们。有些人收藏交通卡、站台票、请柬,这些不都是可以的吗?对于文化应该有包容并蓄的态度,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只要能合理利用以上的票证制作有意义的专题就可以。能潜心进入门票的世界里面,挖掘它所要表达的内涵,这才是有意义的事。
五、资料是门票收藏有益的补充。
门票收藏从小的角度来说,是自娱自乐;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说是收藏文化,甚至是研究文化。如果从后者的角度来说,资料就是很有必要的补充。资料包括剪报、简介、彩票、照片等。重庆抗战文化遗址数量相当丰富,但很多都没有门票,我在组织重庆抗战文化专题时,就利用去每个地方参观的机会,多照照片,搜集资料,作为补充;中共六大在俄罗斯召开,没有门票,我只能用照片代替;我在制作汶川大地震专题时,恰巧获得2008年国家体育彩票总局为募捐而发行的一套体育彩票,票面精美,图案都是当时震撼人心的经典画面的照片,正好为我所用,因为它们展现的正是小小门票背后的深刻内涵。
至于是门票多点,资料少点,还是门票少点,资料多点的争论也没有必要,更不必人为设置一个比例。在参加全国展览时,受到版面、篇幅、美观等条件限制,资料不能太多,这可以理解。但是在日常的收藏中,保留资料是很有益的。比如我制作日本侵略罪行专题时,很多惨案遗址都没有开放,未发行门票,那么这时候如果有个资料,我们要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否则的话,日本侵略罪行就不齐全,民众就不能受到教育,正义就不能得到伸张。很多会议、战役、惨案类的革命遗址,门票背面没有任何说明,没有资料作为补充,就不能把这个事件说清楚。有人说你那样就不叫“门票展”了,我说那叫“资料展”总可以吧?我是想借由门票,把它背后的内涵挖掘出来,展示给大家看。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利用门票制作了《光辉的历程》资料展,在我所在的企业展览半年时间,反响较好。建国后的中共历次代表大会都在北京召开,为了实事求是地展现每次大会的情况,我只能选用照片和资料来说明。
总体来说,每个收藏者都是文化的传播者。不论收藏时间先后,数量多少,得奖多少,只要有益于身心健康,收藏活动就应该百花齐放。作为门票收藏者,不应该纠缠于名权利,而应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点文化研究工作。我认为收集门票,更应该高于门票,博采众长,立于文化之颠。能把门票“玩”出文化来,提高到文化的层面,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这才是有意义的事,也是门票收藏的最高境界。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