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门券引起的回忆

山西省:周新娥
显示日期2009-03-06;访问次数:652; 电脑端
修改标题和作者 修改文章
    每当我欣赏整理门券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多看几眼榆次文庙的参观券。触景生情,使我常常回忆起四十多年前就读的学校校园里的场景。我的母校所在地就是现在的文庙。
    1965年我升入中学来到了榆次二中,那时校园里除了西面的三排瓦房教室外,其余的全部为古建筑。学校的大门,进门就看到的状元桥,学校的图书室,礼堂,就连库房,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宿舍等,都无不展示着这个学校所在地的历史的悠久。作为礼堂的大殿,也就是大成殿,是学校最大的建筑,是全校师生开会,听报告,演节目的活动场所。殿内高高的屋顶,许多很粗大的柱子,除了靠北墙有一砖砌的主席台外,别无他物。里面空间很大,平时光线很暗。那时年少胆小,孤身一人是断然不敢在礼堂逗留的。当时尽管这些建筑已陈旧,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坚固和规模之宏大。
    2002年,榆次二中另辟新址,整体搬迁。政府对文庙进行了抢救式的修复改造。2004年9月向游人开放。
    手执门券,故地重游,十分亲切且又熟悉,并对它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昔日上下学必经的校门——棂星门,是文庙的大门,始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后经金.元.明.清.民国900多年的扩建修葺,形成了这所古老的跨时代的建筑。棂星门面阔三楹,歇山琉璃瓦顶,门前是石碑枋,门里是半月形的泮池,泮池上面的拱桥叫状元桥,桥北是大成门,穿过大成门就是大成殿,大成殿有28根蟠龙石柱和31根木柱围绕,气势磅礴。进入大殿中央是儒教创始人孔子,两边是“四哲”和“十二贤人”。大成殿后是明伦堂,还有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建筑。多次改造后的文庙,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而且更加庄严肃穆。
    文庙西面是凤鸣书院,这是清代榆次县学,即榆次的最高学府。中轴线依次为院门.四达楼.两贤祠.讲堂.藏书楼。
    游览着文庙,欣赏着门券,回忆着往事,心中平添了许多祈盼,愿祖国的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愿榆次的未来更加美好,愿手中的券藏更加丰富。
棂星门
状元桥
       文庙开放后使用的门券
现在使用的门券
 
 
作者单位:晋中市榆次区山西锦纶厂离退休处
 
 
(感谢白纪元先生推荐并传送稿件——编者)
 
【责编:王建池】
编辑: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