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墓是当涂县唯一的国保,如果碎叶是李白的起点,那这里就是诗无敌的最后落脚处了。李白算是中华5千年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了,是一座高拔的山。762年,这一年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玄宗妹玉真公主、高力士等和他一起组团谢世。他和世事的交集,由热闹演绎成了沉寂。
李白去世后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半个世纪后,元和12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将其迁葬于在与青山。在李白墓里还出土了“李墓”铭文砖,这个唐朝的硬盘,镂刻着遥远年代的信息。在马鞍山采石矶还有李白的衣冠冢,这些无论真与假,意义已大于形式了。


与其说李白眷恋当涂这片山水,更不如说这地给予了他最后的温暖。最后一次来当涂,实在是李白穷困潦倒无依无靠,迫不得已才来投靠族叔李阳冰的。李阳冰以为李白还是来做客而已,但看到李白给他的诗“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才恍然大悟,收留了李白一家,没多久一代诗仙长逝于当涂。
诗人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他们不直白的讲,只在诗中婉约的说。“吐辞又炳焕”先歌颂一下李叔,然后一转笔就是“斗水浇长鲸”,你给的那点水(钱)哪够浇大鱼啊。一如杜甫可怜的时候给侄子写的诗,“颇觉寄来迟”“正想滑流匙”,提醒侄子赶紧给送来已舂好的鲜米,我们全家正饿着呢,杜甫连后面的荤素搭配“香宜配绿葵”都想好了,真是有趣。


这个膏黄的土堆依旧散发出文化热度,从古到今来这里祭拜的人络绎不绝,白居易、贾岛、杜荀鹤、米芾、陆游等等都是亲临,贾岛更是奇异,拜祀完李白,自己就亲自客死在当涂了,为这里再添一抹诗化的灵魂。
李白的才华和走上位线,并未让他的抱负走向成功。放浪不羁而不愿束管,这在成熟政治体制下都难以实现理想。贺知章和玉真等人的举荐,是因为李白有才,而玄宗给他的最高舞台也就是一个翰林,是个诗待诏的角色,换个说法就是弄臣。在繁丽的天宝时代,待诏泛滥,都是玄宗娱乐元素中的分子而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大概是李白的性格,在压抑和诽谤的状态下,李白只得选择撤退。“赐金还山”是个美好的结局,因为大领导的赏赐在质量和数量是不会差的。但李白信奉的“千金散尽还复来”生活哲学,几年后就捉襟见肘,信用卡透支的厉害。
“古来万事东流水”,时空的长河中,谁都像一滴随时蒸干的水。李白有所收获,璀璨的诗句,依旧闪着光芒,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悸动,文字就是他最好的纪念碑。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