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八百壮士”人们自然会想到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将军及其所率领的300多名抗战勇士。殊不知闻名中外的桂林七星岩也有着另一群为国捐躯的“八百壮士”。

(普陀山和月牙山是七星公园最主要的两座山峰)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干线,拯救其散落在东南亚各国的几十万占领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4~8月,日军先后攻克河南、湖南两省,8月末开始向广西进攻,10月底日军十多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战前上层决策者为保存实力而做出调整,坚守桂林城的仅有桂军131师与170师,外加从其他部队抽调过来的兵力,守军总兵力2万人左右。在缺乏飞机、坦克支持,仅有少数火炮重武器的情况下与数十倍之多的来犯之敌展开惨烈的斗争。

(东岸的南溪山、象鼻山、穿山、普陀山、月牙山以及西岸的伏波山、叠彩山都曾是我守军据点)
11月初日军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完成了对桂林市的包围,在炮兵掩护下对扼守漓江东岸的阵地发起猛攻,猫儿山、屏风山、穿山、月牙山等据点相继被攻陷。在寡不敌众、久战无援的情况下,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分和卫生队全部,800余人(多为伤员与非战斗人员)被迫撤至普陀山七星岩内,继续抵抗。虽说七星岩的前岩、后岩、朝天岩等洞口的工事在日军的炮击下被炸毁,洞内守军仍凭有利地形顽强阻击。由于久攻不下,敌用火焰喷射和毒气攻七星岩口,洞内官兵大量中毒,除391团团长覃泽文与少数人通过后岩出口成功突围外,其余人员全部壮烈牺牲。

(七星岩前岩主洞口,也就是现在游客进入溶洞的入口)
东岸阵地失守后,日军对桂林城区发起总攻。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多次击退渡江日军,并与侵入城区的敌人展开巷战,一条条街道、一栋栋房子进行争夺与搏斗。由于日军的大量增援,守军伤亡惨重,终因寡不敌众,桂林于11月10日陷落。除城防司令韦云淞率少部分官兵弃城逃脱外,其余均战死或被俘。131师师长阚维雍、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两位中将自杀殉职,31军参谋长吕旃蒙少将在突围时中弹牺牲。整场桂林保卫战我守军约有6千余人阵亡,1万余人被俘。日军伤亡约6千人左右。

(三将军纪念塔,后面是三将军墓) (七星岩洞口) (月牙岩)
1945年桂林光复后,桂林市政府派员到七星岩内收敛英烈尸骨,共计抬出823具合葬于七星公园普陀山博望坪(时称霸王坪),碑铭“八百壮士墓”。1946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在桂林市体育场为守城牺牲的陈济桓、吕旃蒙、阚维雍三将军及800壮士举行公祭大会。三将军墓亦移葬于800壮士墓之右侧。墓前建有纪念塔、记忠亭、题字碑,上面刻有蒋中正、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题字与题诗,以表彰他们的爱国精神。

无论他们来自何方,属于何党何派,战斗、工作在哪条战线、哪个岗位,只要为国家、民族、正义作出贡献与牺牲的人以及他们的事迹我们都不应该遗忘,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英雄。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