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座舍利宝塔是呼市响当当的名胜,其建于清雍正年间,在五塔寺内,也是五塔寺内唯一的古董。寺内的老建筑早已墙塌砖毁,荡然无存,现在的建筑金刚萨缍殿、大日如来殿等都是新建。宝塔唯吾独尊,矗立在最后,傲视全寺。
这种塔基上同矗五塔的制式,母本都源于印度,如有名的那烂陀寺塔。塔是中国的引进项目,东晋时炼丹家葛洪创造了“塔”这个字,而金刚座舍利塔是塔中奇异的品种,在中国有10几处,帝都最多最精致,四川、湖北、山西等地也有。内蒙古的孤品就是呼和浩特的这一座。它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高度,而是它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深度。



五塔砖石结构,通高13米,由须弥座、金刚座和五座石塔组成。金刚座上身布满佛龛,束腰砖雕狮、象、法轮等,纷繁复杂,下半镶嵌蒙、藏、梵3种文字所书之《金刚经》经文,精雕细琢,一丝不苟。金刚座面南开有券门,里有无梁殿,有楼梯直达那五座小塔。殿北的照壁上嵌有浅雕刻石—蒙文“天文图”,玻璃罩护着,这是塔的价值灵魂,是游牧民族研究天文星象的重要史料。



上面东南西北中各矗一塔,中塔独高,也符合视觉美感。每个塔都用细密的铁网围着,不防盗也要防无德之人。周身遍雕佛龛佛像,精美绝伦呼之欲出。塔刹均为黄色琉璃所制。塔与塔之间距离很近,但聚而不乱,疏密有秩。
五塔寺门庭冷落车马稀,整个寺院就我和一个老外2游客,我买了2张蓝色半价门票,我一边和他半生不熟的讲着“could you want to exchange your ticket with me?”一边抖落着半价门票,结果他说“ok”,将红色的全价票跟我换了,满心欢喜啊。有时想想,弄张门票,学点外语呀有必要啊,哈!


=======================================================================================================

和硕恪靖公主府在呼和浩特火车站北边不远处。可能是来的太早,整个府第就我一个散客,再次享受了独游的待遇。在2001年颁布的国保名录上,列的是和硕恪靖公主府,但门票、导游册和国保碑,都明示成固伦恪靖公主府。恪靖公主是康熙的六女儿,册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元年(1722年)公主被其弟弟雍正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所以国保名录修改一下比较合适。
皇太极继位后就效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可不是那些清宫剧里叫的什么“格格”,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但恪靖非康熙的皇后所生,版本能升级至最高的“固伦公主”,可见其地位绝非等闲。


康熙生有20个女儿,但他的女儿多数夭亡,只有8个长大成人,其中又有六个出阁下嫁给了蒙古各部。大清入关前就形成了定制,所以整个王朝满蒙通婚达595次,公主格格下嫁的就有432人,可以说清朝的边境政策之一就有儿女情长的联姻制度,其担负起了巩固满蒙联盟的重任,也相当于建起了另一道软性长城。
恪靖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土谢图亲王后,喀尔喀诸部再也没有内讧,和中央政府齐心协力打击搞分裂的噶尔丹部落。喀尔喀三部又全体归附,构成了清朝大一统的版图,促进了蒙古各部与内地的文化、经济交流发展,也使山西人走西口大显身手,富可敌国的财富背后凸显出了晋商文化。一场场车辚马萧远嫁的场景,透过婚姻架构的背影,其政治和经济的历史意义弥久深远。


公主远嫁时府第曾易三处,最后择归化(呼和浩特)定居,府第占地18000平方米,是四进六院的清代四合院群体建筑,由南向北分组排列为照壁、前殿、大殿、仪门、寝殿5 重,现是中国唯一保留最完整的一处公主府第。建筑群见朴抱素,无官商之家隆显威风,但费时10年,靡费无计,按照《大清会典事例》规定的王府品级建制,当时就称“西出京城第一府”。
游赏时感觉整个府第门窗砖瓦光彩耀眼,像是新修的。300多年的风霜雪雨曾让公主府颓败不堪,2003年呼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这就是矛盾的结点,任何古建只能愿其延年益寿,而不能求其返老还童,修缮是需要智慧的。这个地方听说已经免费了,对驴友来说是利好,对票友则有点黯然。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