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清西陵的塑料门票是门券收藏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票种,同时围绕哪种是门票、哪种是书签的观点也一直争论不休。今天一时心血来潮,将手中的清西陵塑料票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体会,希望与券友们共同探讨、学习和提高,班门弄斧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谢。此文只对清西陵塑料门券说帖,特此声明。
入题:
清西陵的塑料票分为有价和无价两大类,其中无价门票又分为书签类和人头像类两个品种。
一、有价格标注版清西陵塑料票
据我现在收藏的情况来看,清西陵这种版别的塑料票一共有四枚,他们分别是:0.15元泰陵参观券、0.15元昌陵参观券、0.20元泰陵石牌坊参观券和 0.25元崇陵明楼参观券。这一套塑料门票尺寸相同,风格一致,有英文标注和“清西陵旅游参观留念”、“参观券”字样。至于为什么塑料票只有这几个景点的,在随后的文章中会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这四枚票的细节情况如图:

二、无价格标注版清西陵塑料票
这类门票不管是从数量和图案丰富程度上都较有价版多的多,形式也更丰富。对于这类门票的争议也是莫衷一是,争议颇多,因此,研究起来也更有趣味。
这类版别的清西陵塑料又有两种形式:人物头像版和风光版(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称为书签门票)。
1、人物头像版塑料门票
人往往就是这样,你真不知道将来你会喜欢什么?就比如我小时候特别的讨厌辣椒,那时候常常想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辣椒这种东西呢?没有想人到成年后,竟然对辣椒有了好感。爱好也是这样。在未进入这个收藏行业以前的小时候,由于和清西陵同处在一个县域当中,就有机会接触景点的门票,那个时候就觉得门票上的人物画像很不好看,很让人恐惧,现在想来可能是设计、印刷效果不好的原因,反正在儿童看来是不喜欢的那种画像,所以经常就用东西把上面的图案抹掉、用笔涂的看不清为止或者干脆把它放在很难找到的地方,但是很清楚的记得上面没有写着价钱。现在想起小时候的行为是多么的感性啊!

这版门券的尺寸不一,有大有小,形式多样,均有人物头像的体现,是最大的特点。或者是“祖孙”、“夫妻”合璧的形式,类似于现在的景点联票。从这个角度说,景区联票并不是这几年的“发明专利”。这套门票主要应用于八十年代中后期。
2、书签版清西陵塑料门票
清西陵书签门票是特殊时期的双重产物,是我研究西陵门票的重要“课题”。它数量可观,形式统一,票面优美是研究西陵塑料门票不可多得的载体。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特殊身份和“出身”,让我倍加喜爱,并乐此不疲。
这套票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们对它的身份定位,并且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他是书签,不是门票,进而进行了极大的排斥。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就像我写的“消费券”那篇文章所说的那样,“不喜欢是因为你不了解”。关于这个书签是如何变成门票的,让我讲个“故事”吧。
一转眼,离我小时候已经过去了20多年,20多年后我有了一个转变,竟然有点“怀念”小时候丢弃和损坏过的清西陵塑料门票了,这叫对远去岁月的怀念吗?也许是吧?所以一直在想等回到老家的时候一定在抽屉里找几张出来,来补充一下自己的收藏,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去寻觅自己的童年回忆吧!恰好前几日有机会回到阔别好几个月的故乡,经过一番翻箱倒柜之后,还真给面子竟然找到了一张,票面上确实是没有明码标价,也就是老让门票爱好者拒之门外的塑料票——“清西陵书签”。
清西陵书签门票产生的初衷也许是书签属性,可是在门票制度还不太完善的改革开放早期,旅游行业刚刚复苏的时候,门票在当时纯粹是一种进门的凭证,不需要特别严格的审批手续,只要一个景点认可的通门凭证就行,说夸张一点就是你拿个大萝卜进景点大门,只要景点认可的就可以进入。当时的门票有的有价格有的没有价格,但是图案有一样的,这个用完了就有那种,这个现象见怪不怪。不知道老券友们有没有这个经历。也许它最初的使命是书签,但是在某个特殊原因下,或许是标价的用完了,或者是出于别的考虑和原因,清西陵书签票就适时的加入到了门票的行列之中来了,起到了进门凭证的作用,年岁大一些的和在这里工作过的人都有切身体会。我小时候损坏过的书签门票就是那个时期的一个见证。清西陵书签伴随着后期新门票和新制度的产生,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完成了它“兼祧”的作用。
从我手里的藏品看,这套清西陵书签塑料门票一共有10枚,票幅尺寸相同,形式多样,涉及景点多,内容丰富 ,是不可多得的早期清西陵精品门票。

结题:
时光荏苒,清西陵塑料票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30年有余,今天有幸欣赏到这么丰富多彩的塑料门票,并借助门票了解历史知识,回忆过去,不失为生活中的一件高兴之事。在此文结束之时,心有所感,情有所触。感谢门票的设计者、感谢门票的收藏者,是你们让我们藏有所属,心有所系。
心愿:
由于我个人生活空间和文化水准所限,文章中的视野和观点定有纰漏,望券友们给予帮助,同时如有清西陵相关门券衷心希望得到你们的鼎力相助,如哪位券友有这方面的门券我愿意购买和交换,以便我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清晰,写出自己的藏券深切感受,更好的为大家服务。
致谢:
写作当中,得到了王建池局长的醍醐灌顶,方有此文。在此衷心致谢!
作者通联:赵兴坤
通信地址:河北易县清西陵文物管理处(请挂号邮寄,务必)
邮编:074200 电话:0312-4710033 Q Q:287381420
——原载《门券博览》2014年第一期。感谢谢家树主编传递稿件——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