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阎锡山旧居
按照计划,当晚将在河边住宿,所以阎锡山旧居被安排在了最后。阎锡山旧居位于定襄县城东北22公里的河边村(原属五台县),如今的河边已成为定襄第一大镇。沿着一条仿古建筑的街道前行,眼前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县城,在街道尽头的一条宽巷里,就是阎府大门。
阎府是曾经统治山西近四十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人府邸,始建于1913年,陆续修建到抗战爆发,共有大小三十多处院落,近千间房屋(现有27处院落,700余间房屋)。占地面积3,3万平米。是一组气势恢宏,格局多变的近代建筑群。对比刚刚参观完的薄老故居和徐帅故居,简直是天壤之别。对于走遍晋商大院的我来讲,也觉眼前一亮。这里不仅有传统民居式建筑、传统宫殿式建筑还有一些西洋风格的装饰,并且修有庞大的地道网。和晋商大院最大的不同是有宽大的厅房和宽畅的院落,可供招待宾客,集合队伍。一进大门的第一个院叫东花园,但和我们理解的花园不同,并不是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所在,对面是高大的二层楼,两面是出厦的大瓦顶,院子颇为宽阔,地面由河卵石和青砖砌成几何图案,迎门的影壁墙后,有孙中山亲手题写的“博爱”。二院的东大厅巍峨壮观,是当年接待宾客,举办宴会的场所。就连当年的蒋介石、宋美龄、朱德等政要也曾登门拜访。
阎锡山(1883——1960),早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辛亥革命时率部起义,任山西都督。从此成为山西的“土皇帝”。抗战时期,他面对日军步步紧逼和蒋介石的吞并企图,曾采取了“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并和共产党人薄一波、徐向前等有过合作,八路军三个主力师都在山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但后来在1939年制造“晋西事变”后与共产党决裂。解放前夕,曾担任过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最后客死台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端掉老窝、攻克太原的指挥官,竟是他的老乡——徐向前。从院落各处的阎府家训可看出,阎锡山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官僚军阀。
维东会长是曾经的阎府管理所的所长,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对院内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介绍说,2013年,这里已经成为第七批国保单位,目前还未立碑,正式批复的名称是“阎家大院”。1988年在旧居成立“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以来,曾发行过许多门券,现行门票价格60元。
在大门外的小摊上,券友们购买了不少阎府的券品,但下手最早的赵廷文副会长,收获也最大。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