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瞿秋白故居来说,我已经去过很多次了,故居依旧那样。故居和纪念馆在常州车水马龙的延陵西路上,白墙黛瓦,独立彰显。尽管免费,但门可罗雀,本身故居、纪念馆、陈列馆之类的就不是熙熙攘攘的热闹之地。
瞿秋白1899年出生在运河边的青果巷,延陵路的故居只是他一家寓居其叔父的地方,是普通的几进江南民宅。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乃一介文人画家,无置产之资本,全凭浙江做官的弟弟救济度日,后断济,使瞿世玮一家深陷困顿,捉襟见肘。



瞿秋白的母亲在他16岁时在贫困绝望中自杀,他的父亲随后也前往济南讨生活,一家分崩离析,各托寄养。这里是瞿秋白的成长之地,也是伤心之地,房子的背后也留下了少年渐走渐远的朦胧身影。
瞿秋白自称“江南第一燕”,燕衔春泥,带来的是一个新的气象。作为早期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他给中共产党带来了6个“第一”,即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个翻译国际歌,第一个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第一个报道十月革命,第一个创办党报,第一个创作了歌颂农工革命歌的人。


瞿秋白是骨子里透着文人气质的书生,也许干革命实在是个命运的误会,就像他最后《多余的话》中所说。他的著述和译作表现是他的才华横溢。他人生的两场婚姻都算是电闪雷鸣。他的死则是有点优雅的感觉,将人最优质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敬佩。
飞过春日的第一燕,结束于36岁,奉献了他所信仰的主义。已经得到过,又何惧于失去。都是匆匆的路人,但他留下了他的身后纪念物,这也许就是主政者认可的瞿秋白价值所在。


========================================================================================================

近园是国7常州市区唯一添加的国保,它在延陵西路旁的长生巷里,被包裹在常州宾馆的院里。开不开门心里没谱,这次去就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结果遂我所愿。这样外加原来看的淹城遗址和瞿秋白、张太雷2故居,常州市区的4个国保全部看完了。
进入宾馆的院内,一眼就看到了绿树衬起黛瓦相覆的白墙,它的正门西门闭紧,倍感大失所望。拍完国保碑,一侧身看见远处的一小偏门洞开,顿时又心花怒放,这种一惊一乍、一悲一喜的感觉我再次遭遇。园林的北门正在如火如荼的改造,小门开启就是为了方便工人们出入。


近园为“苏式”园林,面积5千多平米,规模和苏州耦园差不多,但无耦园、网师园等之精致。近园以池塘为中心,建筑四周环绕而建,池塘中心是叠石假山和见一亭,有桥相连。这里春日就浓荫覆盖,到了夏日更是幽深静谧,清风和唱,蝉儿高鸣,把盏一杯阳羡草青,该是多美惬意的快事。
近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杨姓进士购地所建,其中包括一块原明代恽厥初的东园一部分,建成后近乎似园,故称近园。杨曾邀画家恽南田等名士园中雅集。杨家盛极必衰,同治年间近园换主为刘姓。


光绪年间邑人恽彦琦又以6万两银从刘家购得,恽家修葺后成为“恽家花园”。恽厥初、恽寿平、恽南田、恽彦琦和“常州三杰”的恽代英等等,都是常州武进的“恽氏”系统,所以几百年来,几个恽氏都和近园有着牵牵绕绕挥之不去的关联。
近园看似平淡,细品却滋味十足,无拙政园、留园之张扬。在细节处园林应有的元素悉数不少。感觉是密而不繁小而不狭,且赋有宜居的安全感。厅、堂、阁、轩、亭错落有致的安排,穷尽画理,玲珑爽意。原主人注重自然天成的意境和文化涵义,让园林颇为增色。

西野草堂的背后,现在正改造成一个私人会所,国保的功用变成饭店、会所就是一种硬伤,一如江阴的要塞司令部旧址和苏州的卫道观前潘宅。好在江阴的劝退了,但苏州的我进门后硬被撵了出来,至今让我咬牙切齿余怒未消。但愿近园的将来不要拒之喜欢看它的人,否则国保党们依旧很受伤。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