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市 随 想
承德 杨帆
“市”字在词典中这样解释:
1.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如:开~。菜~。~井(街,市场)。~曹。~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2.买:~义。~恩(买好,讨好)。
“早市”,即早晨做买卖的地方。一个早字明确了时间性,过了早晨这个时段,买卖就没了,人就散了。
夏季的凌晨三点多钟,临街的楼下便传来三三两两的说话声,说话的人越来越多,逐渐演变为嘈杂——这是马路早市的又一天。警醒的人无法再睡,不妨起床到早市溜溜。
早市上的卖者大都为摆地摊,所以称为摊贩,摊贩历来属于对人阶层划分的底层一类,小本到贸易的最原始、最少量的起点处。多一个少一个,对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天平都不会有些微震动,
没有大物件,无非是时蔬菜果、针头线脑,家什杂物而已。没有定价,物价局在这里黯然失色,买与卖在自由协商中进行。
有大雄心的下海人不会在早市起家。撑起早市的卖家几乎都是“市井小人”——这里的小人没有精神层面的贬义,而买家则基本都是普通市民。
早晨五六点时为高潮,接近七点,城管便来驱散,弃市地面留下一片狼藉,等着环卫人员来收拾。
雨过天晴,马路依然还是马路。
由早市,联想到券市。
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交流会”,多么像早市啊!
门券也有买卖,一摊一摊的摆在那里,跟早市除了时间概念有差异,并无二异。——但是如果划归到“商品经济”词条里,似乎小题大做,有些可笑。如果说不能算商品经济,不过类似朋友间打打麻将参杂入块八毛的钱币作乐趣,增添公平的心理平衡。那么“拍卖”可就不能说不属于商品经济行为了。
几乎所有的交流会、研讨会、展览会,不管加以什么前缀的门券活动,都以“拍卖”为高潮,最隆重,最热烈。而真正思想、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都表现的是那样的急促,乃至成为装点。
相当多的人,关心的不是文化,不是艺术,不是精神的熏陶,知识的升华,只是货物的买卖,竞比多少,囤积居奇。讨价还价中,因多得了几十、几百张门券,或者多收了几十、几百元钱而以“收获颇丰”达到心理满足。
早市也许还有细类之分,如菜市、肉市、粮市、杂货市等,到高潮时成为闹市,但都不能长久,很快就烟消云散,只有位于早市地域的商铺还在经营。
这就是市场,——小市场!
二十年前成立的“中券协”,二十年后的“中券委”都很像市场管理委员会。这个管理委员会有权吗,有权——很有限的权——能够决定这块地域的聚散。但是它又无权——任何人可以藐视它——你不能决定我的去留,不能决定我的买卖!
券藏界啊,——多么像小市场!
——原载《门券博览》2014年第一期。感谢谢家树主编传递稿件——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