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朋友
保定 张文革
农历甲午五月初,气温连续几日甚高。端午前,大风狂至,带几多雨水,才觉气息微爽。偶有闲,于家中喝茶小憩。忽忆起众多友人:发小、同学(小学的、中学的、直接的或间接认识的)、同事、同好者(不乏有忘年之友)。

(保存了三十年的发小、同学照片)

(同事、同好,曾同游泰山、正定大佛寺、洛阳龙门石窟等地)
人的一生,朋友众多。犹如一个个链节组成的链条,通过链轮把既相连又相隔的链节——也就是朋友,通过链轮这种联系,得以串联,形成自己的朋友圈。无论是脾气、秉性、为人处事;无论是地位、职业所分;无论男女长幼;无论兴趣、爱好;都能成为各种朋友的因由。所以说,朋友之间绝对是一种财富。因为由此可能产生一丝牵挂、一丝惦念,以及偶尔所触及的点点回忆。而这牵挂、惦念、回忆在我看来绝对是一个人孤独、寂寞时,可医治能排解的一剂良药。
当你失去了其中一个环、一个节,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病故、事故,人为的、自然的;逆转的、不可逆转的;你就会感觉到你所失去的不只是他一个,可能是一连串的朋友,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圈。人过四十余,已有四位同学因病、因车祸、因事业无成而离世。这其中就有曾经互诉衷肠、彼此交心、无话不说的挚友同学,事业的难成,伴着无节制的酗酒。这其中有多少次的规劝,无济于事,最后眠于酒中。他是不幸的,他是我所见到的最不幸的。但不幸的也有我、我们,也就是他曾经的同学、友人。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颇具才华也颇有争议的朋友。值得欣慰的是多年了仍有同学在他的祭日里,烧纸燃香告慰这位早逝的同学——我们曾经的好朋友!
前人曾颇有见地的论说—“朋友”有三种境界。
一曰:“知音,声气相求者”。此种境界,有钟子期与俞伯牙、蔡锷与小凤仙之属。我一俗人,无德无才不敢妄谈“声气”之崇高.其不可求也,难以企及。
二曰:“知己,腹心相照者”。心中思量,于同学、同事、同好中,有三、五个已足矣。
三曰:“知心,恩德相加者”。胸中颇有所感,予我滴水之恩者,吾皆视之为朋友。至此,心中甚明,知恩图报为友之基。
细细品味,在我们每一个朋友身上总能找到与自己或相同或想通的感觉或感受。寻找朋友、结识朋友的过程也就是寻找自己、认知自己的过程。
与友交往、与朋相处的时光里,您一定有所感悟。是吧,朋友!
“与渊博友,如读异书;
与风雅友,如读名人诗书;
与谨饬友,如读圣贤传奇;
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如此高人之说,论尽朋友之道。如此境界,唯有叹服!心中感慨:交友慎,然交友亦有“大益”。盖因“大益”源自志同道合者。
自问何谓“朋友”?
答:“彼此有交情的人”。
一个最直白的解释!
于甲午年端午之夜
【编辑:张文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