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时光(18)地道文化属雄州
雄县古称雄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为燕南赵北之边界,秦时设县,自五代在雄州南关大街设瓦桥关后便成为历代边关重镇;北宋时一直为控扼幽蓟的边关要道宋辽争霸的主战场,为历史上著名的“三关”(益津关、瓦桥关、高阳关)之一。
前些年,雄县在祁岗村、双堂村和邢村相继发现了一大地下奇观—古地道。这一古迹的突然出现震惊了社会,也震惊了史学界。随着雄州古地道的发现,霸州、永清县也相继发现了古地道遗址,一条自雄州到永清长达150华里的地下长城逐渐清晰起来。何人所建?建自何年?有何作用?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过去未见史书记载,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疑点。经过反复研究和专家们不断考证,历史的脉络渐渐明了,原来它是用于战争的宋辽边关古战道。

古战道始于雄县县城的铃铛阁八角琉璃井,内部结构复杂。整个地道通长为青砖结构,券顶,由甬道和券室两部分构成。最大的券室长8米,宽3米,高3米,甬道最低处仅0.6米。战道内有翻板、翻眼、放灯处、通气孔等。还有宋辽时期的瓷片、瓦片、水缸、残兵器等。内分“引兵洞”、“藏兵洞”、“议事厅”、“料敌洞”、“迷魂洞”等,设施一应俱全。这种经过精心策划设计,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大规模施工,长久的防御性地下军事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十分罕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军事价值,堪称中国宋辽史上的“地下长城”。
雄州长期为宋辽边界,瓦桥关在当地举足轻重。史料记载,宋朝名将杨业曾任中正军雄州节度使,其子杨延昭把守瓦桥关十六年,面对辽国强大骑兵的一次次攻势,创造性地修筑了地道才屡屡出奇制胜,保卫了边关的稳定。

1993年,宋辽边关古地道被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雄县因此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并设立“中国古地道文化研究中心”,享有独一无二的殊荣。
雄县是保定地区的千年古县,由古地道文化衍生出一系列文化现象。
古玩交易:雄县古玩城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分别为1.5万平方米和1.94万平方米,占地40亩。主要经营瓷器、玉器、古旧家具、字画和现代工艺品等。雄县古玩交易起步于1978年左右,早于北京潘家园市场12年左右。古玩门店28家,摊位300多个,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交易额1.2亿元,市场辐射十几个省市,将成为北方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之一。
雄县武术:雄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唐代起就有武术运动,明清时期武风鼎盛。清末民初,又涌现出国隐东等76名武术家。建国后,流传于本县的主要有少林、翻子、鹰爪翻子、形意、太极、晋子、洪掌、绵张等八个门派。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鹰爪翻子拳影响最大,它是著名武术大师刘士俊及其弟子所创,主要包括鹰爪行拳十路、鹰爪连拳五十路,相继在北京和陈氏家乡广为流传,被习者公认是一种优秀拳种、
雄州古乐:雄县古乐系民间鼓吹乐之北乐支系,流传于雄县民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盛行于明清时期。目前,尚有亚古城音乐会、开口音乐会、赵岗音乐会、杜庄音乐会四家正常组织活动,其保留了古曲80余首和古乐演奏技巧,为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做出来贡献。亲耳聆听雄州古乐,古朴悠扬,气势雄浑,大有燕赵的慷慨悲壮之风。2003年,雄州古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除此之外,还有雄县书画、雄县黑陶、雄县纸花、雄县剪纸,更是远近闻名。

( 雄 县 剪 纸 与 雄 县 黑 陶 )
雄县境内还拥有白洋淀区18.3平方公里,从雄县进入白洋淀,别有一番景致。雄县地热资源丰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地热田,白洋淀温泉城是一个集旅游、疗养、度假、商贸、高科技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远处眺望温泉城,淀水宽阔无边,烟水茫茫。日夜喷吐着热水的温泉井,可供旅游者沐浴,既能滋润皮肤、清除疲劳,又能疏通经络、治疗疾病。

朋友,当您来保定旅游观光时,在看罢清西陵、白洋淀、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后,不妨到雄县转转,在古玩城淘淘宝,听一下雄州古乐,买上几件雄县黑陶,再到温泉城泡下温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甲午年九月十六日于保定
【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