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访古之旅(5)易县篇(上)
程 涛
10月4日夜里下了一夜的雨,早晨起来空气清新,树叶滴翠,放眼望去,整个清西陵被万亩的古松林掩盖,愈发显得神秘幽静,深深地吸一口气,全是泥土的味道,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背上包,跟赵兄话别,便开始了我的清西陵之旅。

出梁各庄行宫右拐沿着这条路前行500米便可以到达永福寺。

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永福寺俗称喇嘛庙,建成于乾隆53年,是清朝皇家御用寺庙。

全景图
泰陵建成后,每年帝后忌辰,都有喇嘛在泰陵西配殿诵经,为帝后超度亡灵,所以,乾隆皇帝特意在西陵境内建造了永福寺,专事皇陵祭祀活动。整座寺庙依山就势,雄伟壮观。

永福寺现用票:半价8元、全价15元

出永福寺往前走没多远,看到一块景区指示牌,上面是清西陵几个开放的景点的大致方向。因为才7点多,时间很早,我索性散步去光绪的崇陵了,虽然指示牌上写着2KM,其实从永福寺走着去崇陵也就半小时的时间,到那里刚好开门迎客,我幸运地成了当天景区的第一拨游客,以至于进去后可以一阵狂拍,没有因为那些人头攒动的热闹而煞了风景,更多的是一份宁静与安详,也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品味陵寝古建,感怀光绪皇帝悲催的一生以及晚清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崇陵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陵寝,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光绪在位34年(1876-1908年)。崇陵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

五孔石拱桥
这是崇陵主体建筑的发端和起点,桥长41.7米,宽8.95米,由青白石建成,雕有桃形望柱头和荷叶净瓶栏板。

牌楼门
木石结构牌坊,长27.52米,高8.35米,为五门六柱五楼形。

神道碑亭
也称谥号碑楼,俗称小碑楼,双檐歇山式建筑,高8.6米。楼内矗立有光绪皇帝的谥号碑,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写。

隆恩门

隆恩殿
过了隆恩门就是陵寝的主体建筑隆恩殿了。有“铜梁铁柱”之称的隆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黄瓦盖顶。殿宇外围用汉白玉石围栏围绕,殿前月台上设有铜香炉、铜鹤、铜鹿。祭祀的主要场所,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祭辰五大祭,每月望朔两小祭。

隆恩殿背后便是陵寝门了,又称为三座门,琉璃花门,将陵寝分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每座门洞均面阔一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正反两面均镶嵌着彩色琉璃构件拼和的缠枝莲花图案,庄重华美。

穿过陵寝门,便是陵寝最高层建筑方城明楼了,前方有祭台,又称石五供,分别是香炉、花瓶、蜡台,下为供座,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整个祭台雕工细腻,基座雕有“八宝”、“八仙”等精美图案。

站在明楼上回望,才愈发感觉到此陵两山夹峙,视野开阔,确为一处风水宝地。从明楼下来便是崇陵地宫,上世纪30年代,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1938年秋的一个夜晚,崇陵被一群不明身份的匪军盗了,所以现在我们才有幸看到地宫内部的结构,此地宫为四门九券式,每座门上都雕有精美的佛像,在地宫的尽头便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了。

光绪皇帝生不逢时,晚清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清朝随时面临灭亡的危机,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在康、梁等维新派人士的推动下,发动了一场意在革新除旧、图强自立的变法运动。但这次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最终被慈禧太后绞杀了,光绪皇帝也被老佛爷软禁在瀛台,最终在涵元殿痛苦地死去。2003年,文物部门曾对光绪的发辫和衣物做过鉴定和研究,2008年公布光绪死因系砒霜中毒,一个长久以来的谜团终于真相大白。

崇陵现用票:半价23元、全价45元
出崇陵景区,因我买的是45元全价票,为了凑成一套,我说明了自己有收藏门券的爱好后,找门口的美女导游要了张23元的半价票,她欣然同意了,带着喜悦和满足感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雍正泰陵。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