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征文(20)不堪回首的日子

湖南益阳:汤汉军
显示日期2014-10-30;访问次数:770; 电脑端

编辑:张宝贵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4-10-30 05:14:16

年轻时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种财富。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4-10-30 06:33:58

汤先生那有趣而辛酸的知青经历,在当年各地许多知青中都程度不同地有过! 但那腰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是难以治好的,成了一生中最痛苦的留念!请保重!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4-10-30 07:22:57

各种磨难特别是各种精神打击,都是人生中最好的练习。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4-10-30 08:11:27

困苦磨砺中意志,逆境中奋发图强!

姓名:刘天视; 时间:2014-10-30 08:15:28

亇子小的知青肯定要多吃一点亏。汤先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值得赞赏!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4-10-30 08:54:12

非常敬佩汤先生敢于实话实说的精神,那年月的痛,我连触动的勇气都没有。

姓名:雨人; 时间:2014-10-30 08:57:29

满纸辛酸泪!!!

姓名:龙小平; 时间:2014-10-30 09:00:56

—篇回忆文,几多心酸泪。

姓名:彭水珍; 时间:2014-10-30 09:56:49

心酸的磨砺.

姓名:汤汉军; 时间:2014-10-30 10:25:2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的下放农村生活经历,没有券友们下放在农村时的乐趣。一直不想再触动,看了券友们的下放农村的那些乐趣经历,想想自己下放农村的磨难,不由自主就胡言乱语写出来了。让券友们见笑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4-10-30 10:26:13

刻骨铭心,不堪回首,遗患终身。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10-30 10:27:41

真切的感受,坦诚的道白,经历磨难,意志更坚。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4-10-30 10:46:23

实话实说,一段初上人生之路的磨难!

姓名:汪政宏; 时间:2014-10-30 10:47:08

认识老兄20多年,还是第一次听你说当知青打架的的事啊!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4-10-30 11:20:28

我们刚下放时,生产队长也刁难我们,我们扬言要去公社理论,他改变态度了。

姓名:黄娅君; 时间:2014-10-30 12:23:46

我父母也是下放到农村的知青,也曾经听他们说过那个年代的故事,在他们的青葱岁月里有辛酸也有欢乐。作者写得很生动,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

姓名:大侠; 时间:2014-10-30 12:26:14

下放!究其根源,不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生产力低下、政府无能的表现,是统治阶级的需要;付出代价的是这个年代身体需要营养、头脑需要知识的整整一代人;他们当年的年龄、学识也够不上“知识青年”的标准,而只是被冠以这个“愚民的雅称”,当年被下放的还有很多:五类分子等等,把产业发展政治化,是当年的手段。耽搁了一代人,耽搁了一个时代!不能忘却的历史!!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4-10-30 12:50:22

不堪回首啊。

姓名:大侠; 时间:2014-10-30 12:58:07

58-61年下放的五类分子,城镇居民,66年开始下放那些中学生更惨,军哥下放年份较迟,赶上了恢复高考,还算是幸运儿!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4-10-30 13:57:19

难忘的岁月,不堪回首。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4-10-30 14:10:36

苦难的经历,顽皮的青春,好动的年月,真诚的告白。

姓名:Jane; 时间:2014-10-30 15:12:33

“知青”,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称,感觉越来越遥远了。这两个字,最终将成为对一个时代、对一代人的一种铭记!或许就是那时为求公平公正不懈抗争的经历和诸多的艰苦磨难,淬炼了你,锻造了你率真乐观的个性和不附庸、敢担当的可贵品质。知青,就当它是青春里一场华丽的意外吧!岁月虽已老,汉军却依然年轻!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4-10-30 15:17:34

在我记忆里,那些下放的哥哥姐姐们好潇洒!冬天男知青大都披着军棉袄,夏天女知青喜欢系着裙子。晚上他们或吹着口哨,或唱着歌,三五成群,好快乐!原来他们生活中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军哥在知青中年纪小个子小,受苦了!向那些下放过的哥哥姐姐们敬礼!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4-10-30 16:15:57

不堪回首的知青经历,难忘的蹉跎岁月。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4-10-30 17:00:3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汉军,记住痛,便是乐!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4-10-30 18:02:44

一段往事,几多苦乐。看来南方知青的生活环境要艰苦得多。

姓名:杨帆; 时间:2014-10-30 18:49:36

很好的历史纪实! 忽略了知青征文只剩两天就结束了,我没有时间再写了。利用跟帖说几句话。 我曾经在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山沟里插队,生产队长和农民们对知青还是比较关心照顾的。我时常想念他们! 一年后,我被任命为共社的团委书记,并负责知青工作,对全公社的知青点都熟悉,我是大学毕业下乡,自然成了那些中学生心目中的老大哥。哪个青年点的境遇好坏,我都清楚。应该说大多数平下中农对待知青有正确的态度,但是也有个别的干部趁火打劫。其中一个生产队长诱奸一名女知青,被判了徒刑。有的女知青忍受不了艰苦,和当地农民结婚,这样的情况都让人痛惜。更让人气愤的是公社的干部也揩知青的油,比如,县里给各知青点下拨的维修房屋的木材票,数量极其有限,竟然被公社的两个副主任个人瓜分了,这是我到县里开会才知道的。供销社按照知青人数分配的大酱,我都要亲自监督发放,不然会减少很多。 汤先生说的同工不同酬,是存在的。贫穷的生产队,一年下来,自己的口粮都不够,还需要家里补贴,这样的情况很多。 前些年曾经有一场关于知情的讨论,在“青春无悔”“和青春有悔”的命题上有争论。其实邓小平已经做了结论,早在1975年下半年,正在推动全面整顿的邓小平就主张“从中学生里挑好的,要直接上大学”,还批评大学毕业后当农民是极“左”。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谈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时说:“社会上议论很多,四不满意是我讲的。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不满意。”当时分管知青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曾无奈地说:“知青工作很复杂,我们几个副总理一提起这件事就感到头疼。”另一位负责组织人事的副总理纪登奎也说:“知青工作搞得好,是培养一支生力军,搞不好是不安定因素。”邓小平赞同李先念的意见说:我们花了300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姓名:杨帆; 时间:2014-10-30 20:04:34

建议关注知青的人, 有时间阅读《中国知青梦》一书,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者:邓贤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4-10-30 20:34:11

知青经历,难忘的蹉跎岁月,我敬佩知青。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4-10-30 20:46:09

不堪回首的往事说出来一吐为快,现在总算不错了,往前看吧。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4-10-30 21:43:30

知青经历,一段难忘的历史,各人的具体情况也大有差别的。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4-10-31 09:38:19

中国现在的领导人,习、李等多人都有过当知青的经历,知青问题注定是当代一段绕不开的历史插曲。

姓名:汤汉军; 时间:2014-10-31 11:16:04

岁月如梭,时间能带走一代人的生命,但带不走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

姓名:夏湘衡; 时间:2014-10-31 12:15:32

帅哥、想不到你们那个时候那么苦、我看了以后都想为你流泪。

姓名:友缘; 时间:2014-10-31 21:31:47

我来自农村,你的这些经历我也深有体会。我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姓名:贺碧桃; 时间:2014-10-31 22:05:52

曾经的磨难,曾经的辛酸,曾经的沧桑!丰富了你多姿多彩的人生!这是一笔财富!!回首当年,你有无数感慨,但绝不是遗憾!因为平平淡淡的日子那不叫人生!你说是吗?

姓名:李宪华; 时间:2014-10-31 23:13:10

文章写得很好,我虽没有经历过,我感同身受,这是对自己青春的回忆,也是一段特殊的经历。

姓名:徐枝先; 时间:2014-11-01 09:26:01

我虽不是下乡知青,但有不少“知青”朋友,知青生活的酸甜苦辣我略有知晓。十分同情汤老弟的知青遭遇,当然,正因为有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的经历与磨炼,才有你如此辉煌的今天,也为你感到高兴。

姓名:未登记; 时间:2014-11-05 22:35:34

文章写得很好经历过磨难,才有后来坚强,现在的辉煌。

您的姓名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提交

首页

搜索

电脑版

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