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和摄友们的交谈中得知,辽宁省营口市近几年,开始对具有280多年历史,营口市的发祥地,营口人习惯称为“西大街”的“辽河老街”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老街,重现了北方古镇的模样,成为了一条古老的步行商业街。

(老街纪念券)
得知这一信息后,我就酝酿着去营口,漫步辽河老街,体会一下古老步行商业街的感觉。
辽河老街东起平安路,西至西大庙,全长1.3公里。这天,我们刚好从西炮台下来,所以首先漫步到西大庙。

(西大庙)
到了西大庙,才知道西大庙就是“天后宫”,或叫“娘娘庙”,和其他各地的天后宫一样,供奉的是海神娘娘。令人不解的是,庙旁有间门房却挂着“东大庙”的横匾。

(东大庙)
赶巧,庙门一僧人出来送客,我们才有机会参观了供奉海神娘娘的天后宫。参观期间,我问这位僧人:“这里名为西大庙,为啥旁边的门房叫东大庙啊?”僧人解释说,挂有“东大庙”的房子是一位道士租的。同时,他还在西大庙的西边,租了一间门房,叫“太清宫”。僧人说:“东大庙和所谓的太清宫,和我们西大庙没有一点关系。”
从西大庙出来,往东走就会看到写有“辽河老街”字迹的雕塑,横摆在老街中央。似乎在告诉游人,您已经漫步在辽河老街了。

(辽河老街)
过了这个“辽河老街”的雕塑,又有一个海浪的雕塑进入我们的眼帘。两朵浪花分立两边,代表什么呢?朋友说:“海港啊!”对对对!营口是东北最早的通商口岸,老街北边就是渡口,老街的兴起,源于口岸贸易啊。

(浪花)
营口的报纸上说,辽河老街的两侧,保存了31个具有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的近代建筑。老街早在清雍正年间就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闹市街。曾被称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下面随着我的相机看看这里保留下来的近代建筑吧。

(近代建筑)
每个近代建筑的墙上,都有一个“旧址”标牌,写着建筑的名称和历史。这张照片就是“兴茂福旧址”的标牌。

(兴茂福标牌)
标牌写有:兴茂福是营口近代知名“大屋”。1872年兴茂福商号开业,1923年建此房屋,批发兼营干调杂货布匹等,拥有油坊。兴茂福经营的茶叶和杂货均来自南方,粮油来自东北各大粮区。
在老街的中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像勺子一样的雕塑,放在一个方形的石板上。看看下面这张照片,您能猜出这是啥吗?

(司南照片)
“司南!”回答正确!这是“司南”的模型,指南针的始祖。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是用磁铁制成的勺子,放在光滑的青铜制做的盘中,盘中刻有方位,静止时,勺柄指向南方。
下面这张照片,大家都很熟悉,铁锚。这个斑斑锈迹的铁锚可是真家伙!在港口附近的老街,安放这样的铁锚,寓意着这是一个悠久的海口城市,一个古老的“老街”。

(铁锚)
辽河老街还在建设当中,很多地方还是半成品,像这里,刚刚建成的轨道,等待着安放蒸汽式的火车。

(铁轨)
走到平安路时,就到了老街的街尾了。往北看,就是辽河,它将从这里流入大海。很可惜,河边的道路也在改造中,临时搭建的铁皮围墙,把辽河挡的严严实实,游人无法看到辽河。我们的拍摄,到这儿也就结束了。
我想,辽河老街在过两年,待全部工程建设完毕时,更会凸显营口古城的魅力。期待着,再来漫步——辽河老街。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