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岳”时,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说“五镇”呢?您又能说出几个呢?哈哈,这对于以收集“名山大川”的券友来说,我的这个话题,就是班门弄斧了。
2014年10月14日,我在辽宁北镇,想游医巫闾山时,听到了“先祭庙,后游山”的说法。意思是说,游人要游医巫闾山,首先要祭拜专门供奉“医巫闾山神”的北镇庙,俗称“山神庙”。
到北镇庙祭拜医巫闾山神,就必须回归到我刚才聊的话题,还得说说“五镇名山”。
有文史记载,“五岳名山”也好,“五镇名山”也罢,总之,这十座名山,以及镇守名山之山神,都是各朝代皇帝御封的。本来这十座大山是并列齐名的,可随着历史的发展,“五岳”的名声越来越响,“五镇”呢?却被很多人遗忘了。
这“五镇名山”分别是:“东镇沂山”,位于山东临朐;“西镇吴山”,位于陕西宝鸡;“南镇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北镇医巫闾山”,位于辽宁北镇;“中镇霍山”,位于山西霍州。这“五镇”,只有“中镇”尚有争议。有人说,安徽的天柱山是“中镇”。如果能穿越的话,最好穿越到某个朝代,让某个皇帝重新御封一次,问题就解决了。否则,很难弄明白。
北镇庙是供奉医巫闾山神的庙,有的书介绍,从唐朝起,闾山就有了封号,宋、辽、金时都封闾山为“广宁王”。明以后改封为“北镇医巫闾山神”。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北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前的石牌坊和具有“喜、怒、哀、惧”四种表情的石狮,在迎接各种心态的游人祭拜“闾山神”。无论我是啥心态,信与不信,拜与不拜,我都是喜欢那个笑容可掬的石狮子。
穿过石牌坊和山门,进入庙内,就是左右建有钟、鼓楼的大殿。一个游客问:“这是什么殿?”另一个游客回答:“你说对了,就是‘神马殿’啊!”哈哈,原来真的叫“神马殿”。因殿内供奉的是山神和山神老婆外出“旅游”时骑的马,所以叫“神马殿”。从关闭的殿门中可以看到供奉的神马和马童,就是无法拍照。
由于是山神庙,所以主要建筑都是围绕山神和祭拜山神修建的殿宇。与我们常看的佛教、道教的殿宇和用途截然不同。比如庙内最大的建筑“前殿”,主要用于祭祀大典的场所。前殿的后面是更衣殿,专供祭祀者朝拜前更衣的之处。内香殿则用于存放官员们的祭祀品和香火。
最有特色的是正殿前面的各种石碑。据介绍,清朝曾有六位皇帝(包括努尔哈赤在内),多次来这里祭祀,皇帝与有关大臣的祭文、诗文均被刻成石碑,摆放在这里,还是十分壮观的。
补充一点,据说挨着庙东边的一块空场,曾是乾隆的行宫,遗憾的是没有保留下来。
从北镇庙出来,朋友说:“北镇庙是来了,可我们并没有焚香祭拜啊?闾山还能去吗?”我说:“心到神知啊!已到闾山脚下,哪有不去之理!”
朝着医巫闾山出发!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