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位置】百色市
【批次】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29-1930年
【类型】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编号】3-28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位于百色市解放街中段,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于1929年12月11日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时总指挥部所在地。原为百色粤东会馆,始建于清朝康熙59年(1720年),一直是粤商赴百色经商的落脚点,久负盛名。会馆坐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厢房和庑廊,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整个会馆布局完整,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古香古色,融古建、书法、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其天井、厅堂、阁楼,月门、甬道、青砖,无不展现了岭南建筑的艺术特色。百色起义得到广大粤商的支持,使粤东馆见证了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百色起义和右江根据地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军部内设有参谋处、经理处、副官处、军医处和秘书处。
红八军军部旧址位于县城龙州镇新街,又名红军楼,由红八军军部旧址、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和新建的展览陈列大楼构成。军部旧址为一幢法式三层楼房,砖墙、木板楼层;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为一幢中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这两栋楼房原皆为“瑞丰祥”钱庄,邓小平同志1929年到龙州布置起义前期工作,1930年领导龙州起义胜利,创建红八军时,在此办公和居住,为红八军的指挥机关。此期间,邓小平同志于军部门前种下两株柏树,现仍葱郁遒劲,生机勃勃。新建陈列展览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风格,收藏和陈列红八军将士的史物。
【门票使用情况】
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5元版纸票

红八军军部旧址
5、灵渠
【位置】兴安县
【批次】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秦
【类型】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编号】3-54
【简介】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是与都江堰齐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沟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长江与珠江得以通航。自秦代至民国两千余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
【门票使用情况】
【早期塑券两种】
【旅游纪念券,可能是团队票】
6、大士阁
【位置】合浦县(北海市)
【批次】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类型】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编号】3-103
【简介】大士阁又名四排楼,位于合浦县城东南85公里的山口镇永安村内。大士阁因过去在阁楼上曾供奉观音大士而得名。该阁始建于明初,清道光年间曾重修一次,为中国距海最近的古建筑之一。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体。大士阁占地面积397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3间,进深6间,分前后两阁,上下两层,两阁相连,浑然一体。穿斗式与台梁式结合的木梁架,全用坚硬的格木制成,以榫卯相连。两阁均以四柱厅为中心,上层以木板围护,下层敞开无围护。重檐歇山顶脊上均饰精美的灰雕,两侧有各种形象生动的鸟、兽、花卉浮雕。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宋、元时期的遗风,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体。是研究南方古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自明代至清代合浦地区曾遭多次风暴袭击和地震摇撼,附近几里内庐舍倒塌,唯独大士阁岿然屹立。
【门票使用情况】
此处暂未见发售使用过门票
7、花山岩画
【位置】崇左市宁明县
【批次】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
【年代】战国--东汉
【类型】石刻
【编号】3-165
【简介】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经了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才形成这震撼人心的宏篇巨著。现存的花山岩画长约172米,高约50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可辨认的图像有111组1800多个,内容主要以人像为主。人像最大的高达3米,最小的约0.3米。岩画虽然线条粗犷却又栩栩如生。在这些人像之间,还穿插画有一些动物、兵器、乐器等图像。整幅岩画气势恢弘,热情奔放,内容丰富且带有神秘色彩,构成了一幅史诗般壮丽雄浑的壮民族历史画卷。
【门票使用情况】
早期塑券两种
早期3元版纸票
<编辑:马聚海>

编辑:马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