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的高尔山,位于抚顺城北。书中介绍:“高尔”,满族语,意为“山槐”。可我在高尔山,还真的没看到有多少山槐树。也可能在很早以前,这里盛长山槐,否则怎么会叫“高尔”呢?

从“高尔山”的山门进入,有东西两条路可以登山。门前的“义导”说:“从东路登山,为389级台阶;走西路,为432级台阶。无论走哪边,都能登到山顶。”我说:“那就从西路登山,东路下山吧。”
走在高尔山的石阶上,靠山边的一面,刻了许多的“佛”字,或是与“佛”有关的图案。只有此时,你才会对“自古名山僧占多!”这句话,体验的更为深刻。

瞧!走在前面的老尼,杵着一根木棍,步履蹒跚,登山时不停地呼唤“咪咪”,时不时地喃喃自语:“咪咪,我知道,你听见了我在喊你的!我说的话你都懂。”远处,果然有一只小猫,端坐在一棵大树下,目不转睛地望着呼唤它的老尼。从猫儿的眼神中,我能感觉到,她(它)们是那么的熟知。高尔山寺院,寂静幽雅,也许这只小猫,就是老尼的伴啊!

山腰,有座“观音阁”,据说建于明朝。

从路旁碑亭的说明中得知,高尔山的寺庙,多毁于“文革”时期,“观音阁”当然也难逃此劫。眼前的观音殿和观音阁,都是1993年重新修建的。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观音阁”门前的楹联,相对于王之涣《登鹳雀楼》而作的,读起来另有一种韵味。
上联:山逼诸天,到此已穷千里目;
下联:门依半岭,何须再上一层楼。

观音阁的上边就是立于高尔山西峰的辽塔了。

说实话,来高尔山,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来观塔的。因为我有《古塔烟霄半》的专题啊!
高尔山的辽塔,建于辽道宗大安四年(1088年),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高14.1米。从塔的形状和八面浮雕上看,都具有辽代的风格。1904年,日俄战争时,古塔的东南角曾被毁坏。1996年由抚顺市政府出资,对古塔进行了全面修补。修补后的古塔,更为壮观。

高尔山很小,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高尔山之旅。再见了,高尔山!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