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旅游游记一诺贝尔博物馆
2014年11月跟随旅游团进行北欧之旅,写几篇游记供赏。我们旅游的标题就是邂逅浪漫,爱上北欧。领队导游也调侃北欧之旅就是宫堡基厅。宫就是皇宫,堡就是城堡,基就是基督教堂,厅就是市政厅,我又给他们加了一条博物馆。第一篇——诺贝尔博物馆
我们从斯德哥尔摩乘车前往卡尔斯库加市诺贝尔博物馆,道路两旁绿地湖水连绵不时有一片片小树林在车窗外闪过,给人感觉北欧的初冬不冷。车行驶200多公里进一条林间小道后,一栋红顶白色的二层楼房映入眼帘。楼周围是白桦林环抱,地上花草和自然风景融合一体,环境清幽淡雅。一座诺贝尔半身铜像竖立在楼前,面向着他生命最后两年的居所,铜像面部神情严肃,目光凝视远方,也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位拜访者。


1975年,白桦山庄正式建为诺贝尔纪念馆。讲解员是一位瑞典籍华人女士引领我们进入白桦山庄的二层会客室,向我们讲述了诺贝尔的一生及诺贝尔奖金。一层是诺贝尔的办公间,会客室和餐厅。四周墙上挂满了大幅照片和油画,有诺贝尔及家人的合影,显得非常温馨融洽。
墙壁上悬挂着一张他年轻时的画像,据说是他迄今留下来的唯一的画像。

画像上,主人公黑色的燕尾服配着棕色的卷发,棕色的胡子,看上去仍然是那么俭朴,油然而生对诺贝尔又增加了几分崇敬。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直至临终仍孑然一人。诺贝尔这位“科学造福于人类”的大科学家,其爱情生活是不幸福的。三次爱情都无结果。第一位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女子未婚早逝,第二位红颜知己伯莎冯苏特奈,诺贝尔43岁时,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已有婚约,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是诺贝尔和平奖倡议者也是190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第三位便是小他23岁的维也纳卖花女索菲,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诺贝尔从此决定不再与她来往。
白桦山庄二层有一个宽大书房,书橱里放满了各种文献和书籍,至今对访问学者开放。


在靠近卧室的一个玻璃柜里摆放着一摞诺贝尔的手稿,这就是创立了五个大奖的著名遗嘱。诺贝尔虽然在此只居住两年多,但最终遗嘱在这里草就。这栋白桦山庄还为遗嘱执行归属提供了佐证。在诺贝尔去世后,由于生前的四处游荡,没有确切的国籍认可,谁来执行遗嘱和管理庞大的基金成了争论的焦点。当时的法国政府以诺贝尔在法生活18年为由,企图将五个诺贝尔奖项落户法国。这无疑对于热爱诺贝尔的故乡人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于是诺贝尔生前一位名叫让.哥纳索罗曼瑞典人助手,在首都找到一位著名法国律师波尔考列和法国政府打起官司。他们查阅了大量法律文件,发现居住地与国籍归属有关,而符合居住地的条件必须有马厩和马槽,没有则视同暂居地,而诺贝尔最后在白桦山庄的居住地恰好符合这个条件,无论诺贝尔在法国还是意大利的居所都不具备该条件。诺贝尔奖最终落户他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

诺贝尔的卧室则显得太小,只摆着一张木质单人床,床旁一把椅子。床上被褥不整,椅背上搭着件睡衣。诺贝尔一生的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诺贝尔睡觉时生怕血液过多回流到头部,因此他是半躺半卧睡眠,旁边还放了一把左轮手枪非常醒目,讲解员提问大家手枪是做什么用的,大家众说纷纭。被告知不是自卫用而是睡觉时身体不适用来报警的。可见诺贝尔对于生命的渴望。

谈及诺贝尔之死,多少有一些悲剧色彩。诺贝尔生前一直被心绞痛疾病所困扰,发作时痛苦不堪,当时医生劝他服用硝酸甘油缓解病情。诺贝尔十分震惊,正是这个硝酸甘油使他研制出的炸药让他毁誉参半,甚至在试验意外中夺去了弟弟的生命,他拒绝了医生的建议,1896年患有心绞痛的诺贝尔去世前曾给他的一位同事留言:医生给我开的药竟是硝酸甘油,难道这不是对我一生巨大的讽刺吗?不久之后诺贝尔于当年的12月10日在意大利北部小城圣莫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

离别墅不远是一排类似车间的平房,这就是诺贝尔生前用过的实验室。诺贝尔试验室可谓丰富无比,琳琅满目。柜子里、桌子上、大案上、甚至地板上,摆满了实验用的器械器皿、瓶瓶罐罐,大的半人高,小的巴掌大,令人眼花缭乱。地上一座大塑像,是诺贝尔神情专注,低头启动爆炸装置。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瑞典家庭,9岁时便跟随家庭移居当时俄国的首都彼得堡,从那以后他在许多国家生活过,诺贝尔先后到欧美诸国进行广泛的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年仅16岁的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为他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不仅以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雷管、硝化甘油固体炸药而荣获“炸药大王”的美名,而且对光电学、枪炮学、机械学、生物学和生理学都有一定的造诣,一生共取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
rbe在遗嘱中,决定将折合920万美元的部分遗产建立一项基金,将其利息分为5份,分别奖给世界上每年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上“为人类利益做出更大贡献的人”,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颁发一次,称诺贝尔奖金。这也是诺贝尔值得人们纪念的可贵之处。而白桦山庄更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诺贝尔学术活动的中心。
北欧的大部分景点是没门票的。诺贝尔博物馆只有一张像超市一样的机打票在导游哪里要报销用。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