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五台山“大显通寺”门券(见照片一),其背面图案为“无量殿”建筑照片。大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寺,占地120亩,殿堂有400多间。显通寺为七进大殿,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经殿。寺内的无量殿最为壮观(见照片二),高20.3米,面宽28.2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全国罕见,雕饰精细、宏伟,大殿门楣上方所嵌的七块砖磨匾额(见照片三),依次为:法菩提场、普光明殿、阴地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七块匾额代表《华严经》上释迦牟尼讲过法的七处道场。这么大的建筑,全部用青砖垒砌而成,即无梁又无柱,仰首凝望,气宇轩昂,结构奇特,实为国内明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故又称无梁殿。殿内中央供奉卢舍那佛,千叶千花、一花一世界、重重无尽、无量无边,无量殿又因此而得名。
就这么一座天下闻名的无量殿,是我国佛教文化的骄傲,而就在这枚门券的背面无量殿建筑图案右旁的简介中,竟出现了两个令人费解的字(见照片四):“因殿内无粱柱,砖砌仿木结构形式,故名无
殿”。前一个梁写成高粱的“粱”字,后一个梁写成了早已停止使用的“
”。此事是设计者的疏忽,还是有意而为?或是还有什么寓意?老叟百思不得其解。
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上最优秀、最独特、表达能力最强的文字。汉字书法就更为神奇了。远在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这篇社论,由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表明了党和国家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高度重视。这篇社论的基本精神对现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在2001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更使我国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可现在在各行各业的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存在着滥用现象,尤其在文字的使用上极不严肃,除了错别字,还有简体、繁体字混用现象也常有发生。这枚大显通寺门券也囊括其中。
老叟希望在门券的设计、印刷等方面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使景点这张名片,成为为祖国语言文字纯洁和健康而继续奋斗的载体。




【编辑:王建池】

编辑:丁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