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鹿洞书院在九江市南40公里的星子县,天光还没泛鱼肚白,我就坐在了去星子的第一班车上,司机都纳闷感叹,还有这么早出门旅游的人啊。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等心态如是。
星子在鄱阳湖东畔,庐山五老峰南,风光旖旎。车顺路平,就到了书院的起始点白鹿洞牌坊。2014年的最后一缕阳光升起,投射到了寂静的五老峰上,金山阜起,冷拔高峻。从牌坊到售票点有1公里长,风景依旧。水杉和马尾松充斥着山谷,远处从流激荡的山泉响声不绝于耳。由于来的太早,书院周围一片祥宁,如果不进书院,清代的牌坊和河谷深处的摩崖都能免费看。



白鹿洞书院肇基于晚唐的诗人李渤兄弟之手,豢养白鹿,读书写字,他们过着遁世的生活,南唐时这里辟为书馆,书院的历史从这开始。北宋时白鹿洞书院名声扬播,和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南宋朱熹功不可没,将它复兴成四大书院之首。


古代书院的功能就是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文脉相传,温天暖地,历史都是这么脚踏实地的走过来的。书院现存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明清建筑,这里碑碣林立,宋元明清120多款,洋洋大观,凝固了一段沉默的过往。


明嘉靖13年(1534年)间修凿的石洞和石鹿,当时人就认为此事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石雕白鹿后为钟形碑碣,洞壁三面也嵌有石刻。
学堂下去就是沟谷深壑,这片有华东最古老的变质岩,崖边、泉石上布满了明清石刻,古人题刻,言简意赅,用不多的字表达了自我感受。可惜今人重新涂饰时,心态浮躁,用的颜色艳俗,还很多描出了格,汗颜中。



返回九江市区,意外的进入了同文书院,同文书院九江二中里,时巧同学们中午放学,人潮澎湃中,浑水摸鱼溜了进去,足足让我窃喜了一下午。2个帅气小男孩自告奋勇,在校园里七扭八绕,直接领我到了书院楼下。



同文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在意义上大同小异,都是教育功用的地方,其创办于清同治6年(1867年),由美国传教士开办,是江西第一所教会性质的书校。“同文”取自《中庸》:“普天之下,车同轨,书同文。”大金完颜亮的“万里车书尽混同”和“同文”表达的也是同等意思。
书院坐西朝东为三层西式小楼,钢筋水泥结构,周身涂亮黄,2层台阶上有3对不同风格的柱子,里面有木质地板和楼梯,现在已不用于教室而用其他。楼前是同文书院最著名的校友方志敏的雕像。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