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惩治腐败等规定,成为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的工作方针,这些新政策方针和工作作风深得民心。
但这些新政策的开展和执行却在65年前,身在囹圄的渣滓洞中革命先烈提出的。

65年前,重庆解放前3天(1949.11.30重庆解放),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绝大多数革命志士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屠杀。鲜为人知的是,烈士们在牺牲前留下了一份用血的教训凝结成的、从未完整公开的秘密文件。那是他们留给未来执政党最后的心里话,这些话,被一位从大屠杀中逃出的革命志士记录在了一份报告中,报告最后一章对党提了八条意见,即“狱中八条”。

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是解放前国民党特务专门用来关押政治犯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关押在这里的近200名共产党员兴奋不已,在狱中关押了近十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觉得“死,也要死得其所”,许晓轩提议一出,在狱中引起强烈反响,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也参与了狱中的讨论。

1949年11月27日,特务开始了最后的屠杀。由于渣滓洞关押人数较多,白公馆的枪手后来被调到了渣滓洞帮忙,白公馆只留下看守班班长杨钦典独自看守尚未屠杀完的19位志士。经过攻心工作,杨钦典同意打开牢门,19人全部安全逃出,渣滓洞也有15人逃出。


罗广斌回到家中后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28天,完成了一份三万六千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提交给了当时的重庆市委,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凝聚了先烈们在牺牲前集体讨论的结晶,报告的最后一章就是狱中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也是他们最后的嘱托。


狱中八条意见: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这“狱中八条”是革命志士用鲜血与生命总结的经验,他们的远大革命目标是真正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才具备的。“狱中八条”的精辟意见,振聋发聩,条条中肯,句句真情,是用血换来的思想财富,是用生命总结的经验,是革命志士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最好的礼物,也是共产党人当初应该为了四万万人的希望而做的榜样。

65年过去,“狱中八条”一语中的,永不过时。现今的腐败共产党员官员分子,看了65年前的谆谆箴言,又有何感想。他们的如果有一点羞愧,也会无地自容;有一点良心,也不会像蝼蚁般蛀蚀着共产党牢固的大厦基础;有一点人道,也不会追求金钱、美女、权利、功名;有一点共产主义信仰,也不会忘记在党旗下的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改革三十年,滋生了许多腐败蛀虫,再不刮骨疗毒,如何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十八大的反腐,震慑了腐败分子。十八大的决策者正是遵循了“狱中八条”的宝贵遗产,坚定不移地的铲除共产党的蛀虫,还与一个清廉为民清洁正确的党。

【编辑:林强】

编辑: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