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枚伏虎寺门券(见照片一、二),为较早期门券,票价只有贰角,尺寸仅9.3x3.5公分,虽然都没有副券,但不影响欣赏,照片一的右侧印有仿宋体“峨眉山”三个字,并钤有小篆“伏虎寺门票”阴文闲章一枚。照片二的右侧印有仿宋体“伏虎寺”三个字,并钤有小篆“峨眉山游览券”阴文方章一枚,背面还有当代高僧隆莲法师题赠伏虎寺常清大师的诗幅(见照片三)。一手好流利的行书,值得欣赏。

两枚门券的券面图案均为“华严宝塔”亭(见照片四)。塔亭位于峨眉山伏虎寺大雄宝殿左侧上方,此亭是专门修建存放“华严宝塔”的。宝塔为紫铜一次铸造,塔身铸有“华严经”全文,故又名华严塔,铸造精美,为全国之最,有较高艺术价值。游览过伏虎寺的朋友,一定要问,伏虎寺中殿门楣上怎么悬挂一通“离垢园”匾额,又是谁书写?伏虎寺的庙宇,虽在密林之中,瓦上却不积落叶、尘埃呢?就让老叟讲讲康熙皇帝到伏虎寺寻父的传说故事吧!
年仅24岁的清朝顺治皇帝就驾崩了。一时满朝议论纷纷,民间更是谣言四起,离奇的宫廷秘闻不翼而飞,因此,关于顺治死因,以及归隐之谜,大清开国以来,最大的悬案。
民间传说的有声有色。顺治的突然亡故与一位爱妃有关,顺治短暂的一生中共娶了19个妻妾,其中他最心仪的是董鄂氏,董自入宫,到晋升为等级最高的宾妃皇贵妃不过用了半年时间。然而好景不长,董鄂氏没几年就病逝。顺治非常难过,董去世的当天就传谕,亲王以下,满汉四品官以上等人,全部聚集到景运门哭丧,并在移运棺椁时候,一律随同护送。顺治本人辍朝5天,穿了12天丧服,朝廷官员穿丧服27天才允许脱下。就在董皇贵妃死后几个月,宫里就传出顺治驾崩的消息,正史记载顺治死于天花。在演义中就出现了顺治出走的说法,顺治看破世情,则脱离尘世,离宫出走。令清宫上下惊慌失措,为稳人心和非议,只好对外宣布顺治帝驾崩。
相传,康熙继位后,为了寻找父亲,四处微服私访。当他获悉顺治可能在峨眉山出家的消息,就派翰林蒋超带密旨到峨眉上出家以寻其父。几经周折,终于在伏虎寺找到了顺治。康熙喜出望外,前往峨眉山劝父归朝同享天伦之乐,不料顺治看破红尘,不再留念权势,让康熙代他为天下苍生造福。康熙与父亲促膝长谈时,寺中突起怪风,一时风卷落叶、尘埃入香茗。此时康熙帝拍案怒道:“朕来此已久,风神竟迟迟未来迎驾。自今日起,罚此处风神驻守伏虎寺东、西、南、北,不得让浮尘败叶掉落寺中,扰高僧参佛!”并挥毫写下“离垢园”三个大字以表决心。说也奇怪,从此直到现在伏虎寺屋顶竟真的不曾留下一片败叶和浮尘。
后记:
伏虎寺的殿宇重叠,巧夺天工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特大天井,四周绿山秀水盘抱,仅杉、楠、柏等树就有195048株,是按《华严经》字数,一字一株种植的,四季气流,因昼夜温差导致气流回旋,风从山门进入院落中,风不能顺畅前行,形成似“龙卷风”,风卷残云,带着落叶和尘垢旋转升空,又回到密林中,寺内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似乎远离尘垢。
殿宇设计是有意如此还是巧合,那就不得而知了。
“离垢园”匾额,那是康熙42年(1703年)康熙帝来峨眉山进香,住在伏虎寺,得知寺内无败叶和尘垢的神奇怪事,康熙大喜,于是赐名“离垢园”,并书写匾额,挂于中殿门楣之上,至今。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