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枚门券都是表示“过年”的。第一枚(见照片一)“苏州民俗博物馆迎新春”参观券,是过年小孩放鞭炮场面。第二枚(见照片二)“福田浄寺迎新春祈愿法会除夕夜頭香券”门券,烧头香正是晚20点至凌晨4点的时刻,两枚门券都内涵除夕吃饺子,就让老叟讲除夕吃饺子的传说故事吧。


过年吃饺子,在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国东汉时,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很多穷苦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一代名医张仲景见了非常难过,就从冬至这天起在门前搭棚架锅,熬制一种“祛寒娇耳汤”向穷人施药治伤。“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熬,熬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以后也不再冻坏。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凌晨,人们为迎新年的到来,也庆祝烂耳的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食物为“娇耳”、“饺子”。于是饺子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汉文化丰富多彩,舌尖文化也形成了系列,饺子越包越好,饺子馅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和美好的寓意相结合,如芹菜馅——即勤财之意;韭菜馅——即久财之意;白菜馅——即百财之意;香菇馅——即鼓财之意;芥菜馅——即吉财之意;鱼肉馅——即余财之意;三鲜馅——三阳开泰之意-------尤其每年除夕的饺子,常常将硬币(一定消毒)、糖、枣、花生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后,来年的日子发财、甜美、健康长寿、特别是年轻人吃到枣、花生和栗子,将早生贵子。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每逢冬至、除夕、大年初一,人们始终保留着吃饺子的风俗习惯,当我们吃第一口饺子的时候,可别忘了张仲景的恩情啊!
后记:
在中国人的年夜饭上,饺子的地位不可动摇。在我们冀东一带,还在除夕包好饺子后,老人把一些饺子两边的角对折捏在一起,形成元宝状,寓意来年发财进宝,生意兴隆。饺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既是主食,兼副食,又是汤,既有荤菜,又有素菜,营养比较全面。素馅里大白菜、茴香、韭菜、萝卜等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肉馅里鱼、虾、猪肉、牛羊肉,可补充优质蛋白质等。荤素搭配,营养更丰富,小小的饺子营养搭配合理、平衡,可称得上是一座“膳食宝塔”。饺子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朋友,待看下一个传说故事,且等老叟下文分解。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