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行 津 门
-古文化街春节庙会随笔

古文化街·观人
充其量,这不过是一条680米长的老街,却赢得了津门十景之一“故里寻踪的”美名;又不过是在北方并不鲜见的仿清朝建筑,因为春节的缘故,浸染了浓浓的中国年的气息。
在天津卫中心,簇拥着海河的胸襟,它自然曲直,错落有致;建筑外檐尺度适中,铺面摆放长短有序,鳞次栉比,韵味浓厚;八百余幅仿古彩绘,题材丰富,色彩斑斓;津门艺术瑰宝,传统民间技艺,当代艺术作品,统统集会于此,在春天里争奇斗艳。
人啊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象潮水一般,让人深刻领会摩肩接踵的感觉。带着体热,更带一颗未泯的童心。温暖的光泽在乙未年春节的瞬间镀染,呈现出奔腾的经脉,流淌的喜悦。谁曾知,你本意是用红火和热气腾腾,让城里的人们,再找回久违的年味,哪曾想,命运将你打造成容纳百姓的气场。
光影下,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幌子,在春风中飘若浮云,需过客仰望和缅怀。姜糖润肺、油茶面浓香、驴打滚诱人、魏记风筝挂墙,毎个人都在找寻儿时的记忆,张张笑脸在老街上绽放。
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历史味,搅在一起融合,让在此处惝佯的人儿饱尝。北中国巴掌大的一块风水宝地,就这般年年岁岁,演译着生死乾坤,雕刻着无情的时光,诠释着人性的光芒。
头未白,身能动,勿相忘。一条老街,用不朽抗衡着历史的侵蚀,不负春夏秋冬,只有人心如故。

天后宫·祈福
文化街的庙会,因位于街中心的天后宫祈福而来。对天后宫我向往良久,早就欲叩开那一扇古朴的宫门。
戏楼无语、牌坊静伫、殿堂庄严……一花一世界,一香一缕情。神化的世界,信男信女虔诚叩拜。船运淡去,妈祖犹存。保佑航海安全的朝拜功能退去,进而转身为百姓祈福消灾之圣地。
站在宫院,耳畔似乎听到树叶婆娑,雨击殿窗;眼前仿佛看见风摧青石,雪封宫门;心中频频闪过妈祖的定力,信众的心动。
心灵的门敞开、敞开、再敞开,祈求全家幸福平安。一拨拨人进来,一拨拨人出去。脚步远了,吟诵停了,眼眸冷了。
宫內时光如水,磨去了多少香客的旧日容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坐观殿前花开花落,远眺宫上云卷云舒,滑落的岂是你的青春年少,而是你一世的落寞。
依然如故,春暖花开。求得一丝慰藉后,终将返回到凡尘。至于所谓的福,随波逐流,在余下的日子里慢慢体会。

通庆里·悟道
古文化街北街东侧,藏着一条悠深的胡同,名曰通庆里。青色的砖墙,透着清末民初的雅致。
四套大院,青砖木构,坡屋置顶,底设开廊。中西建筑风格相得益彰,结合得尽善尽美。走进去,是另一片天地,曲径通幽,令人安祥。
一位摄友,也发思古之幽情,变换多种角度忘情地拍着。我捕捉这一镜头,把他收入囊中。正如一位诗人所言:你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在看你。

身后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朝前走几步,如入无人之境。但是芸芸众生,宁肯呆在嘈杂声里,也不肯迈出一步,他如何寻得见跟前的风景。
京津冀的雾霾,遮天蔽日,也迷住了人们的慧眼。虽然吃不准确切的方位,只要你心有气场,特立独行,就会在这片古建筑中起舞,牢记历史,把酒临风,飞越激扬。
因逛一回庙会,我参透了津门。生活在春天里调和成一种颜色,那就是希望!


乙未年正月初六构思于天津,晚上急就于保定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