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侨批地处广东省东部的汕头,华侨众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近代潮汕籍侨胞为生活所迫或为逃避战乱,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及其他国家谋生。由于当时东南亚等国金融邮讯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由专门往来国内外的“水客”和侨批馆递送。于是就有了大量的侨批文物。

侨批,相当于今天的信件和汇款的结合,是海外侨胞向故里乡亲寄送侨汇、连带家书及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记录了侨胞们昔日的艰辛岁月的爱国情怀。侨批是侨乡与海外潮人交往的特殊文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凝聚着潮籍侨胞爱国爱乡的情感。

批信中,多是问候平安、问及家庭婚丧喜庆、生老病死、田园收成、子女入学、就业等等,寥寥数语重千钧,传达了海外华侨对祖国、故里的赤子之心和对家人亲朋的关爱之情。
“批一封,银二元,叫妻刻苦勿愁烦,仔儿着支持,教伊勿赌钱,田园着缴种,猪仔哩着饲,待到赚有猛猛归家来团圆”的民谣是海外侨胞这种心理的真实写照。

为了把“侨批”这件宝贵的文化财富保存下来,汕头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从2000年便着手收集、整理、展出和研究出版潮汕侨批;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三年间完成“侨批档案”申遗“三级跳”,即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遗产名录》、《世界记忆名录》。

新的侨批文物馆开设于汕头开埠发源地,毗邻汕头市开埠陈列馆,位于外马路18号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面积2000平方米,比旧馆扩大了近10倍,配套有多媒体展示厅,又有珍贵的实物展示厅, 展览内容包括实物、照片、文字、视频、纪录片、模型,还有铜雕和模拟场景,信息量巨大,逛完一圈,不识侨批为何物的人也能说出个道道。
[编辑 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