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时光(27)双塔晴烟在涿州
在涿州老城东北方向,居民稠密区内,有南北两座寺塔。两塔相距约300米,北面的叫云居寺塔,俗称北塔;南面的是智度寺塔,习惯上称为南塔。二塔合称双塔,堪称优美,是全国难得之姐妹塔,文人题咏甚多,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塔均建于辽代。两座塔都是因寺而得名。由于历史久远,天灾人祸不断,云居寺和智度寺早已荡然无存。然而,历尽沧桑的双塔,却依然矗立于涿州这块京畿要冲之地,成为涿州人的骄傲和涿州风云变幻的见证。

涿州号称“天下第一州”,乃人杰地灵之地。建塔950余年,双塔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传说当年乾隆爷下江南来到涿州,老远就瞧见了这两座白塔。再一看城外,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一时诗兴大发,就和刘罗锅子对开了对子了。
乾隆说:“郊外黄花似金钉钉地。”
刘墉对:“城内双塔如玉锥锥天。”
那两座白塔都有三四十丈高,正如玉锥锥天。这副对联可称之为妙联。
乾隆和刘墉只觉得两个白塔好看,却不知这塔还会冒烟呢。“双塔晴烟”是涿州老八景中最好的景色。
话说当年辽国的萧天佐、萧天佑是两条恶龙转世。辽国攻宋的时候,萧二人在涿州地面作孽多端,老天爷发怒,把他们打入地狱,埋在涿州城东北。可是,这两条恶龙被埋也不老实,两座坟变成两个海眼,黑水冒出地面,淹没附近七村八寨。老百姓们磕头祷告苍天,求神仙把这两个海眼堵上。
一天傍晚,天空中五色祥云朵朵,有两朵像芙蓉花一样好看的云彩在两个海眼的上空飘飞。原来,这是姑嫂二人,都是天上的神女。她们要修两座宝塔,把害人的海眼堵上,并约定天明以前修成。
天慢慢的黑下来,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一轮弯月悬挂天空。姑嫂二人忙乎起来。按照分工,小姑修北塔,嫂子修南塔。
修哇、修哇,天才四更,她们就都修到了六层。此时,嫂子的小孩哭了,奶也胀了。没法子,嫂子只好停下手中的活,去喂奶。
“咯咯咯儿”,鸡叫了,小姑子不慌不忙地修完了七层,末了把自己的纳鞋底儿的锥子安在了塔尖上。嫂子呢,一听鸡叫慌了神儿,这可怎么办?一下炕看见锅台上有个盖锅的浆篷,右手抄起它,左手系着衣扣就飞上南塔,把个浆篷结结实实地扣在塔尖上。
不信。你们就实地看一下:北塔比南塔高一层,那塔尖明明是个锥子,南塔比北塔少一层,那是因为嫂子给孩子喂奶给耽误的。塔尖是圆的,那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浆篷一模一样。
因为是姑嫂修的双塔,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姑嫂塔”。
这两条害人的青龙被压在塔底下总不服气。太平年月,涿州地面上常有五色祥云环绕,一到有大灾之年,两个塔就冒烟了。
人们说,那里萧天佐和萧天佑在塔底下折腾呢。
云居寺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一反佛塔层数用奇数的惯例而建为六层,通高55.69米;内为砖制中心柱体。智度寺塔为八角楼阁式砖结构塔,五层,通高44米,塔内中空。

(北塔:云居寺) (南塔:智度寺)
前年春季,我曾带领保定券协一行,慕名拜访了双塔。几经周折,方找到守塔的师傅,近距离地参观了塔姿。由于尚未开放,两座塔被分割成两个院,大门紧锁。
在拍了几张照片后,同行的刘铭元老先生感慨地说:“这么好的两个宝贝,藏在闹市一偶,不让人们参观,太可惜了。”
是啊!云居寺、智度寺,早已隐入历史的深处,只留下因寺而名的佛塔,一南一北,像一对孪兄弟一样,相守曾经的繁华和寥寂。就像把一个人藏在心里,尘世把佛藏近心里,古城把双塔藏进心里,双塔把曲折的路藏在心里,在塔心盘旋的通道攀登,与沧海桑田比肩而行,抒发着千古之幽思!
塔内早已香火终绝,我仿佛看见高处的塔窗里冒出缕缕青烟。这“烟”似烟非雾,轻薄淡雅,缓缓而升。这“烟”在不停地飘,不断的冒,及到塔顶却什么也没有……
我以为,双塔在向世人倾诉它的不平。寺院呢?香客呢?为什么迟迟寻觅不着。
保定市是仅次于山西运城的文物大市,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甚多。张柔墓的石像生横卧乡野,市区东风公园的一对明代石狮夜间被盗,至今难寻踪迹,这等事不胜枚举。这不单是钱和观念的问题,而是文物管理之缺位。所以说,不应让老祖宗留下的遗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去。
注: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
乙未年清明写于府河北岸
【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