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北京到承德还没有高速公路的时候,一次从北京开会回来,路过古北口,特意去拜谒杨令公祠。宋朝名将杨老令公一门忠义,是中国道德的楷模,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爱戴。其实杨家将并没有到过古北口一带,这座庙乃是辽国人所建。那一年,我还没有接触门票收藏,面对着陈旧的庙祠,我们同行的几个人,觉得2元钱的门票有点贵,跟看门的老农民说说情,没有买门票,简单的看了看。

这些年,重访杨令公祠的愿望与日俱增。这次北京之行,特意把参观杨令公祠列入计划。从北京园林博物馆踏上回承德的归程,过了古北口,就等于到家了。下午4时到达古北口,汽车转入古北口风景区。每个人门票是20元,因为人多有所优惠。
古北口镇是首都的东北大门,京承公路纵贯全境,为北京市对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重要窗口,自古有"燕京门户"、"京都重镇"之称。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古今瞩目。
古北口镇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人文景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叹,"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形象地说明了这里旅游资源的独特,蜿蜒环绕的蟠龙山长城距以"惊、险、奇"著称于世的司马台长城只有8公里。古北口景区的开发就是定位于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人的基础之上。景区内有重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的御路;有初建于公元556年的北口城;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的药王庙、财神庙;初建于太平五年(1025年)经过历代五次重修的杨令公庙;金泰和五年(1205年)修建的三眼井;北京最古老的长城北齐长城。
1933年3月11日,长城抗战在古北口打响第一枪后,古北口战役就成了长城抗战中一个重要而悲壮的战役,为了纪念阵亡将士,1934年3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古北口老城外建立了"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为景区增添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著名诗人纳兰性德咏古北口:乱山如戟拥孤城,一线人争鸟道行。地险东西分障塞,云开南北望神京。新图已入三关制,往事休论十路兵。督护近来常不调,年年风火报升平。
进入大门,便觉得气象不俗,愈行愈觉眼界大开。



青砖瓦舍的农家风貌,让人感到亲切。因为时间不多,无暇走进农户,直奔古老的长城,古老的寺庙。
古老的城墙,残破记录着历史,苍苔点染着沧桑。

一个学员指着下边的村庄说,她的妈妈就出生在这里。
远处山上可见长城的烽火台,山脚下的潮河水流入密云水库。北京人每喝5杯水 其中有2杯就来自潮河。承德两个县的人民为了确保北京水质洁净,关停了沿河的所有工厂、矿山,所有的水田改为旱田。每亩地只给补助400元(题外的话)。

杨令公祠

杨令公

佘太君

药王庙

二郎庙

乡情村史陈列室

屋内的摆设
转眼已经到了17:30,我们不得不告别古北口。

【编辑:王建 摄影:杨帆 龙的传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