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枚踏青门券,一枚系首都“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第一届踏青节”门券(见照片一),一枚系古都“西安植物园踏青”门券(见照片二),一枚为古城保定府“踏青 赏花 挖野菜桂柳仙庄”门券(见照片三),设计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有“踏青”字样。每年的踏青活动,立刻浮现脑海.......


踏青,古时也叫踏春、寻春、行青、探青等。我国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乘大好春光到野外游玩。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古人踏青,内容丰富多彩,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食野炊,采百草,狩猎物,放纸鸢等。古人有这么一句话,说得非常形象,“逢春不乐游,但恐是痴人”。探青不仅能锻炼身心,还可以在青山绿水中陶冶情操。
在我的学生时代,每年都有“春游”活动。1952年春天,学校组织从北京朝阳门外三里屯校址出发,步行到卢沟桥春游,“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情景记忆犹新,挥之不去。在小学三年级的国文课本里有春游的文章,“扑面吹来初春的风,虽然还冷却并不凶,在田野里我们奔跑,一股暖气直透背胸。”
今年,4月12日,和亲朋好友一同去保定满城、顺平县踏青赏桃花。摘七幅照片供朋友一块欣赏。







并小作打油诗一首:
踏青
老伴急唤起床,
惊回千里美梦。
天和日暖春媚,
女儿陪伴踏青。
踏青,
踏青,
“中山”千顷麦绿(1),
“尧乡”万亩桃红(2)。
注:(1)保定满城一带为古中山国。
(2)保定顺平是尧帝出生的地方。
意外发现

中午在县城一饭店用餐,10人围坐一圆桌,桌中有一固定的大铁锅,已热气腾腾,打开盖,香味扑鼻。朋友告诉我们这叫“铁锅炖”(见照片四),锅内炖的有鸡块、排骨等肉食,因为都是亲朋好友在一起,谁都不笑话谁,吃得满头大汗,其间锅内又放些豆腐、粉条、各种鲜菜,更是别有风味。


屋内有张漫画(见照片五附说明),又幽默、又浪漫、又有意思,大家都抢着拍照。其实这座饭店每一间屋子都有不同的这种形式的漫画,连走廊都画得满满的。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