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之中的骊山地垒构造园区,是以断块地貌为主,兼有骊山山前大断裂和黄土台塬隐状断层地貌等地质景观,分为古近纪断层剖面景区和骊山山前断裂景区。
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2米。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东距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骊山是我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故而得名。“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一脉温汤流日夜,几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在此对骊山胜景及其历史地位做了恰当而准确地概括。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胜地,离宫别墅众多。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远在上古时期,这里曾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处;西周时,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剧;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于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唐代,唐玄宗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连逃难而来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乐。在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也位于骊山之上。骊山历史的沧桑,是中华民族曲折发展的历史见证。
骊山1982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骊山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骊山曾是帝王游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迹随处可见,神话传说层出不穷。“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落日斜阳里红霞万状尤显壮观,在金色晚霞辉映之中,景色格外绮丽。因此,“骊山晚照”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骊山不仅自然景观秀丽,还有几十处驰名的文物景点胜迹,古往今来,骊山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青石台阶路把著名的周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石瓮谷、举火楼、遇仙桥、秤锤石、鸡上架、三元洞、鹞子翻身等古迹连在一起。游人可拾级而上或乘坐骊山索道缆车登山至烽火台。极目远眺,在茫茫八百里秦川上,渭河如一条玉带飘动在绿野之间,俯视山下,风景如画。
本文所附的3枚门票,两枚早期票中,一枚仅有简单的骊山图案,标注骊山登山券的文字。虽然无法得知这枚门票的使用年代,但从简单的文字、图案及金额可以推算出是在骊山成为森林公园之前使用的。第二枚门票是照相版,票面上的两枚图片展示了骊山的两处经典——晚照亭和兵谏亭。这里要说明的是兵谏亭,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由此可以得知,这枚门票是在1986年以后开始使用的,这时骊山已经称为森林公园。
在秦兵马俑发现以后,人们对骊山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兵马俑、华清池,忽略了骊山与秦岭的关系。我在多年前开始喜爱登山运动时,就将骊山作为目的地之一,但对于骊山与秦岭的关系知之甚少。在西安市申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项目时,得知骊山景区也作为五大园区之一,着实让我为之一振,没想到让人们津津乐道的骊山晚照所在的骊山,也具有地质公园的特色,也与秦岭有着紧密的联系,也能跻身世界地质公园之中。骊山作为秦岭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沧桑是一部教科书,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摘自2015年第一期 总第33期《门券博览》)
感谢谢家树主编传送稿件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