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襄阳市军休三所组织到炎帝神农故里游玩。
炎帝神农风景区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群山攒簇,沟壑纵横,树木茂盛,绚丽壮观,拥有神农牌坊、神农文化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碑、神农尝百草塑像、神农泉、神农洞、神农庙、功德殿、万法寺、龙凤日月旗杆、烈山湖等20余处人文和自然景观。江泽民、李先念、薄一波、陈云、铁木尔·达瓦买提、杨汝岱等一百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并题词留念。
烈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敬奉炎帝神农生辰,缅怀华夏始祖,同贺始祖伟业。
景区大门为仿汉阙式,门前的花坛花团锦簇,用鲜花摆出“炎帝故里欢迎您”的字样。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边的文化雕塑壁,展现人类在混沌蒙昧时代几何抽象图案的浮雕,是象形文字的起源和雏型。

向前走,一面照壁正对景区中轴线,照壁正面是中国书法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题写的“炎帝神农故里”。

巡中轴线踏上九拱桥,此桥横跨烈山湖。桥以九为模数进行设计,桥身由九个券洞组成,桥上栏杆间跨度和引桥长度也采用九的倍数。主桥栏杆、柱头图案花纹等,采用古朴、庄重、浑厚的造型以表现太古时代的人文精神。

过九拱桥可见高耸的华夏始祖门,主门高6米,侧门高4米,借鉴汉代早期门阙合一的形制,斗拱加以简化变幻,通过高矮区别突出主体,‘华祖”、‘农宗”,门上雕刻图案反映早期炎帝农耕时代的风情,古朴大气。

穿过始祖门,看到如火燃烧状的圣火台。圣火台取材于古籍记载,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圣火台也意喻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经过圣火台,来到谒祖广场和炎帝神农大殿。谒祖广场为正方形,长、宽各117米,面积13689㎡,都是9的倍数,可容纳2万人参加拜祖活动。广场两侧立八大功绩柱,柱高9、9米,西侧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合榭而居,安居乐业;治麻为布,首创纺织;首创农耕,发明种植;东侧为:日中为市,首创交易;作陶为器,冶制为斧;遍尝百草,发明医药;首创耒耜,教民耕耘。以图腾柱的形式,用生动、写实的画面,充分体现炎帝在华夏民族文明史上的丰功伟绩。
炎帝神农大殿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面阔9间,采用庑殿顶,三重檐,高台基的建筑形制,秦汉风格,古朴庄重,是对早期楚汉高台建筑运用和提炼。殿内供有炎帝神农塑像,两侧立有百家姓的大屏风。大殿两边的钟鼓楼以简练的石亭形制,小巧的尺度,以衬托大殿的雄伟壮阔。


炎帝神农大殿曾出现在景区门票上
谒祖广场左侧的神农塑像高4.4米,神农凝视前方,双目有神,慈祥中不失威严。

神农塑像和门票上曾出现的神农像
谒祖广场右侧的功德殿古建筑群是一组秦汉风格建筑群,高大雄伟,外观威严、庄重。整体占地面积10320平方米,由日月门、天门、碑苑和功德殿组成,它是景区重要景点之一,用于集中展示炎帝神农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神农井位于功德殿中心广场,为烈山九井之一。


神农碑是明代万历丁丑年(公元1577年)随州知州阳存愚立。碑高2米,宽1米,重数吨,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是炎帝神农氏诞生于烈山的重要根据。

景区还有万法寺、百草园、神农洞、神农泉、神农纪念馆、烈山门等景点。


门票上的烈山门

门票上的神农纪念馆
此次为团体参观,没有门票。我向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要求后得到全价和半价门票各一张,虽然没有副券,我已经很高兴了。



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