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佛崖景区在广元市区北4、5公里处,火车站步行过皇泽大桥,搭7路公交直达。其坐东倚山崖,面西为嘉陵江,到了大门,时间太早,尚未开门。猛然发现门口有2块国保碑,“剑门蜀道遗址”和“千佛崖摩崖造像”,真让人心襟摇荡,1份钱看2国保哦。顺着围墙和江边中间隔出的小道走,想寻找蜀道遗痕,结果一无所获,晨练男告我,遗址都在围墙里面呢。
一进入景区就是大云寺,一看寺名就知与武则天有关,她依照《大云经》的净光天女,为自己找到了登基法理。现存的建筑为清乾隆19年(1754年)修建的,廊檐柱础为石狮造型,虎虎生威,殿里是清代的佛祖和2弟子及左右观音、大势至菩萨。



旧时,川陕交互一直靠蜀道联通,其有3道,其一就是通过千佛崖的“金牛道”。金牛道北起陕西勉县(也有南郑和宁强的说法),经宁强县七盘关后进入巴蜀,再经剑阁“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梓橦县、绵阳市即可到达蓉城,长度竟有450多公里。
当年李白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在今天坐火车从宝鸡到成都,宝成线大致与旧蜀道并行,依偎着嘉陵江河谷,穿越高峻的秦岭,它也是条老驴拉磨线,可想汉唐时代的状况了。雄关漫道的阻碍,另一方面让成都能成为偏安政权所在,为温柔富贵的锦城,在地理上提供可控保障。
景区里的一段蜀道遗址,得益于2008年那场地震后的清理。明代的20多尊石雕罗汉堆集和清代的石栏桥,它们都是1935年国民政府修川陕公路时,砸毁或淹没的路基石物,2010年和巨石相铺老蜀道一起,被挖掘清整出来,成为千佛崖的一个景观。



千佛崖石窟规模甚大,开凿从北魏肇始,绵延至清,跨越了1500年。200 多米的峭壁上,重叠起落,密如蜂房,虽没有巨窟大像,但气场依旧强盛。遥想当年没修川陕公路前,那景况估计更是震撼,无奈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再较真艺术的保存就是一种虚妄不现实。
密宗开胎于印度,八世纪时传入大唐,像我们熟知的汉密道场就有大兴善寺、青龙寺和法门寺等,到晚唐时,密宗已露衰落端倪,日本大和尚空海在青龙寺得到真传,返回东瀛创立了真言宗,延续了唐密。


睡佛龛,演绎的是佛祖涅盘情形,佛祖两边各立有1菩萨背靠菩提树,树干上雕有龙,直连洞顶。



莲花洞内藻井,正中有一朵直径1.2米的莲花。莲花周围的牡丹是宋人所绘,中心的莲蓬则被绘成道教的“八卦太极图”,佛道2教合一体现。




而在千佛崖的千佛洞、菩提瑞像窟就有密宗造像,主尊与密宗主佛卢遮那佛的塑造仪轨吻合。这个真实记录,也说明密宗翻越秦岭后,首先在川北驻停,然后再向川中辐射,所以广元有了川内最早的密宗痕迹。
千佛崖现存有大小造像7000余躯,全崖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都有精品闪现。南段有大佛洞、莲花洞等,北段有弥勒佛窟、菩提瑞像窟等,以唐代造像为主,演绎着盛世佛事炫华。由于在南段的上部正在搭架,很多窟无法亲睹,其中就有806号窟的持莲观音,也成为此行中的遗憾。

菩提瑞像窟,凿于唐睿宗时期,为敞口方形平顶窟,窟中央雕一方坛,坛上为1佛2弟子2菩萨,前左右角各有1力士。佛后是直通龛顶的背屏,上有高浮雕伎乐5身和12个弟子像。


大云洞是千佛崖规模最大的石窟,共计造像234 尊,左右两壁雕有130余尊莲花观音像,正中立像为弥勒佛,身旁有北宋熙宁题刻。依照《大云经》,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像。武后荣登大宝后,广元百姓用了5年时间打造了大云洞。


韦抗窟,开凿于唐开元3年(715年),剑南道按察使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敬造的石窟,窟内有唐宋明清题刻20多处,是千佛崖题记最多的洞窟。



美导“一剑”给的马片票,牌坊和亭子早在2008年地震中就烟消云散了。

老年优惠票,主图为806号窟的持莲观音。

现用票。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