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彩绘散乐浮雕
——民族音乐演奏场景的精彩记录
保定 张文革
河北省博物院曾经推出的这套门票的设计理念虽为大多数博物馆(院)所采用,虽新意不足,但就是这种地标性建筑下衬托的镇馆之宝的表现手法,也确有点睛之妙。

像此系列门票中的这一张,票幅长20.5厘米,宽9厘米。票面背景色彩清淡素雅,票面中偏右有一横纵分别长5.6厘米、3.5厘米的椭圆形小图,所占比例颇小,画面椭圆形的处理,似有欲扬先抑之感。
遥远的遐想,了解的欲望——此为何物?出自何处?
我们从同期发行的河北博物院的布展说明卡——曲阳石雕部分就有所了解。在这张说明卡的背面最下方的画面就是票面上的原始形制,最权威的解释:白石彩绘散乐浮雕 年代:五代 出土地点:曲阳西燕川村王处直墓

(说明卡正面、背面)

(白石彩绘散乐浮雕照片)
该墓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西约2公里处,199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所组成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根据发现的墓志知墓主人 为唐末、五代早期的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白石彩绘散乐浮雕 横长136厘米,高82厘米厚17——23厘米。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并施以彩绘。“散乐”则是指散于四方之乐,也是民间舞蹈的总称。浮雕展现了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有乐队指挥1人,导引2人,以及12名女子,演奏的乐器包括箜篌(kōng hōu 古代弦乐器)、筝、琵琶、拍板、座鼓、笙、方响(我国古代汉族古磬类打击乐器,用于宫廷燕乐)、筚篥(bì lì 古代管乐器)、横笛等。伎乐人物丰满圆润,表情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为我们研究五代时期的历史、艺术、世俗风貌等提供了珍贵详实的实物资料。
请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报告中的描述:“王处直墓前室生肖及浮雕人物都雕刻得形神兼备,散乐仕女群雕的出土,在我国的考古发现中更是弥足珍贵的”。
其实该墓中还有其它珍贵浮雕,尤其是这张说明卡正面最上方浮雕造像,它和另一浮雕造像,均为墓门处的守护武士像,气势威武雄壮,气韵逼人,不逊盛唐,世所仅见。

(墓门处守护武士像照片。网络图片)
谈到这两面“门神”浮雕还颇具有一些曲折传奇的故事呢!
由于王处直墓所处之地荒凉偏远,早已被来自西安的一伙非常专业的盗墓贼所觊觎,1994年6月,这伙猖獗的盗墓团伙利用炸药打开墓穴,盗走大量文物其中就包括这两块浮雕。5年后的1999年年底,其中的一块终于浮出水面,当时是香港的一家艺廊委托佳士得拍卖行在纽约拍卖。经过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公安部、保定市、曲阳公安局的多方努力,进行了极其严密、科学的论证(按照美国警方的要求,更是提取了此墓所在处的土样进行比对,可见其严谨的办案程序。)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历尽千辛万苦,成功索回。武士浮雕像的胜利追索是中国政府首次从境外成功无偿追回古墓被盗文物,它开创了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合作,打击非法出口文化财产,返还被盗文物的先河。另一件由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先生在得知此消息后,于2000年6月无偿捐献。由此,归国后的两件武士浮雕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总之,墓中出土的武士门神、十二生肖、散乐、奉侍等18快汉白玉浮雕, 就其精湛的刻工,舒展流畅的线条,十足的动感,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曲阳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堪称“国宝”。
【编辑:张文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