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泸定铁索桥明信片门票,明信片门票的一面是中国邮政明信片,明信片的右边是泸定铁索桥门票,标明票价“壹拾元” 明信片的左边有泸定县泸定桥旅游示意图。明信片的另一面是泸定铁索桥的铁索,铁索上面是毛泽东的《长征诗》,左边有泸定桥简介。80年前,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县泸定铁索桥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斗——飞夺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很多书刊巳有介绍,至于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是如何决策,笔者未见过有报道。最近,笔者从2014年6月25日党史信息报一篇题名《毛泽东大渡河畔访“高人”》 的文章,披露了飞夺泸定桥战斗是如何决策的过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的安顺场。此时,刘伯承率领红军先遣队已夺取大渡河渡口,正在组织红军强渡大渡河。当天晚上,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来到毛泽东的住房,告诉毛泽东镇上有一位90多岁的前清秀才宋大顺,对这里情况很熟悉,亲眼看到石达开的覆灭……听李富春说完,毛泽东不顾疲劳,决定亲自拜访前清秀才宋大顺,听听老人家的指教。
李富春安排人请来宋大顺。毛泽东热情与老人握手,请老人坐在自己旁边。毛泽东问:老人家,您知道石达开当年是怎样失阵落马的吗?老秀才见毛泽东尊重他,深夜来访,十分感动,便详细讲述石达开在安顺场全军覆灭的悲壮历史。然后对毛泽东说,有人分析石达开饮恨大渡河的教训:“达开不自入绝境,则不得灭;即入绝境,无彝兵扼制,亦不得灭。”老秀才接着说:石达开本来不该灭的,向西可以到昌都,向南可以到云南,向北可以到康巴,可惜他明知清兵追击己在眼前,还放假3天,庆贺小妾生子。这样大操大办,耽误了时间,清兵赶到了安顺场,两头重兵堵截,地处高山峡谷之中的安顺场,只有渡河一条路可走了。但是,清兵追赶到时,大渡河洪水猛涨,渡河之路被堵截,石达开的覆灭已成定局。
老秀才的话似乎在提醒毛泽东,要尽快想办法离开安顺场,否则会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毛泽东深感处境艰难,现在很难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脱离险境。毛泽东又问老秀才,安顺场老百姓对中国工农红军有何看法,老秀才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红军起义替天行道,百税厘金一笔勾销。贪官污吏望风而逃,打尽土豪百姓欢笑。”然后说:红军纪律比石达开好,比国民党军更好。所以我对红军有同情之心,愿意将石达开在安顺场全军覆灭的情况全都告诉你们。并再次提醒毛泽东:此地非久留之地,留下必危险。毛泽东马上问老秀才,红军怎样才能离开目前的险境?老秀才回答说:目前离开安顺场是比较困难,您要不怕辛苦的话,只有顺着大渡河向上走,到泸定桥渡河,那里有一座康熙皇帝亲批、由朝廷出资建造的铁索桥。但是安顺场离泸定桥有300多里路,远着呢!可是,现在若不带领军队快速离开安顺场,危险啊!安顺场地处高山峡谷之中,中间只有一条大渡河,如果两头有军队堵截,红军就无法走出安顺场了,成为太平军的可能性就太大了。
送走老秀才后,毛泽东反复思考后认为,石达开惨败的原因是贻误战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能成为石达开第二,全军覆灭。要赶快行动,分兵北进,不惜一切代价夺取320里外的泸定桥。于是,毛泽东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红军马上离开安顺场。凌晨1时左右,中共中央负责人以及刘伯承、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人到会。毛泽东说:敌兵追得很紧,如果我们在这里等船过大渡河,需要几天时间,那我们就只能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全军覆灭。我们得马上离开安顺场,现在强渡大渡河只有三四条小木船运载红军,根本不够,也来不及了。因此,我建议:红军分左右两路纵队北上,右路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从安顺场渡河,然后顺河往北走,到泸定桥会合。派先遣队一路飞奔泸定桥,争取攻下泸定桥,为另一路红军过泸定桥打开通路。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率领的干部团仍从安顺场渡河,为右路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指挥,渡河后沿右岸前进。林彪率领红一军团二师、军团部和五军团为左路纵队,沿着大渡河左岸赶向泸定桥,时间就是生命,赶在敌人前面夺取泸定桥,我们就可以摆脱全军覆灭的危险。清晨5时,两路红军部队火速向三百多里外的泸定桥进发。
5月28日,毛泽东得悉蒋介石密令多路敌军30日前到达泸定,占领泸定桥。立即发电给林彪,命令杨成武、黄开湘务必赶在敌人前面夺取泸定桥。这才有红四团将士不顾疲劳、昼夜奔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
1863年5月,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来到安顺场时有3万人,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安顺场时接近3万,人数基本相同;太平军来到安顺场是5月,红军也是5月。太平军被清兵追击堵截,红军也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前面有插翅难飞的天险大渡河,后面有薛岳、周浑元、吴奇伟等几十万大军追赶,对岸有川军刘湘、刘文彩、杨森的军队扼守沿河所有渡口,围追堵截红军的国民党军,比当年清兵围追堵截太平军的兵力强大得多。结果却不一样,3万太平军在安顺场全军覆没,而红军取得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其中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条,太平军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求解放谋幸福,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