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时光(31)“名将之花”凋太行
涞源县黄土岭,一个极普通的山村,因为1939年11月初那场震惊中外的战役而名扬天下。
1939年11月初,涞源已是深秋初冬季节,白石山上已万木凋零。日军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进行秋季大“扫荡”。驻守张家口的独立混成旅团派遣石村大佐,率1000多日伪军兵分三路向白石山以南、以东地区进发。八路军派驻在涞源县城的地下党冀诚,得到日军“扫荡”的情报后,及时通过交通员把密信裹在煎饼中,送到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手中,随后上报给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聂司令当即命令杨成武为前敌指挥,有关部队配合,在白石山东麓鼻子岭、雁宿崖、黄土岭一线设下“口袋”。11月3日,敌东路军由石村宪吉亲自统帅,在八路军县大队曾雍雅、梁正中支队诱导下,由白石山越过鼻子岭向银坊进发。当敌人行至白石山东麓雁宿崖村时,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八路军三个团在杨成武、罗元发的组织指挥下,突然发起进攻,打的敌人蒙头转向。经过一下午激战,除少数日军逃回县城外,我军生俘日军13人,歼敌近600人,石村宪吉被击毙。

(1939年11月黄土岭战斗中杨成武(右一)在前线指挥作战)
驻扎在张家口的蒙疆驻屯军总司令阿部规秀中将,听到战败消息后大怒,他以为找到了八路军主力,因此亲率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所属各部1500名日军,分乘90辆大卡车,日夜兼程,向涞源扑来。11月5日拂晓,到达西龙虎村,5日晚到达银坊,6日开始向黄土岭方向运动,7日上午全部进入了八路军的黄土岭、教场村、上庄子一线狭长山沟预置的“口袋”。八路军投入四个团外加一个营的重大兵力,向日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日军虽武器装备精良,因两侧山高坡陡,东西被我军严密把守,所以只能就地抵抗。敌人将指挥部设在黄土岭东侧教场村山坡上一个独立的农家小院里。战斗进行的当日,一群穿黄呢子大衣的军官,正站在院子里用望远镜向山头瞭望。这情景正好被一团长陈正湘用望远镜发现,他急忙将目标指给一团的炮兵连长杨九秤,杨九秤指挥迫击炮连发数弹,其中几发炮弹正落在敌军官群中,随着“哐、哐、哐”几声巨响,敌军官即刻倒下一片。当时,我军并不知道阿部规秀亲自率部队进山,更不知道他在这群炮弹下毙了命。巧的是,当时在院屋内关押着十七、八个老百姓,亲眼目睹了这一幕,而屋内却未飞进一块弹片。

(八路军在河北涞源战斗中的迫击炮阵地)
黄土岭、雁宿崖战斗,是晋察冀军区在抗战史上空前的大胜利。据统计,两次战斗共歼灭日军1500多名,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黄土岭战役结束后,党中央从敌战区获得的11月20日的《朝日新闻》上才得知,我军击毙了阿部规秀。《朝日新闻》特派员11月20日发出评报说:“……阿部中将亲临第一线,以便视察敌情,随时下达命令。其到达上庄子以南约一公里的一处人家时,敌人一发炮弹突然飞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将右腹部及双腿数处受伤,但他未被重伤屈服,仍大声激呼“我请求大家坚持”。然后俯首向东方遥拜,留下一句话:“这是武人的本份啊”。负伤约三个小时,即7日晚九时五十分,中将壮烈死去。……”

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以来丧失的一个最高级别的将领,也是中华民族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的一个职务最高的日军指挥官。
虽然战争已经远去,但黄土岭已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重温那段历史,会使我们愤恨,更会使我们振奋。现在黄土岭战役纪念地已经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9年,涞源县政府在黄土岭东南的山坡上修建了纪念亭——“垂青亭”,聂荣臻元帅题了字,杨成武将军撰写了碑文。

( 垂 青 亭 )
七十六年之后,我站在纪念亭前,满目青山,夏风阵阵,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抗日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的英雄形象就像这汉白玉石碑,顶天立地、永留人间。而蠢蠢欲动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若不怕重蹈阿部规秀的复辙,那就再来中国吧!
我们须时刻牢记:豺狼自成性,长大必猖狂。国恨与家仇,长驻在心上。时刻有准备,握紧手中枪。
乙未年五月十六写于古城保定
(文中图片均采自网络)
【编辑:张文革】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