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胜塔在庾亮南路的能仁寺里,1995年的一个春天,我去庐山时顺便了一下,无照片备份,对它的印象模糊不堪。国7发榜时,我甚至都怀疑自己去能仁寺见到大胜塔没。这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双阳桥、大雄宝殿等,多是晚清的重建,本身岁数就一百来年,再加上近年又修缮过,描眉画眼,恍若昨建。



大胜塔在寺院的东部,四周茂树修竹围绕,一塔高耸,是能仁寺最高的记忆。7级6面重檐楼阁式,建于明初洪武年间。这个40多米高的砖塔,下4层为明代老底,上3层是清代在塌毁基础上的补丁版。每层6面均有门,实虚相间。
塔底层装饰有仿木斗拱,丹朱涂色,形成一圈华美的裙边,塔檐是由仿木斗拱和青砖叠涩而成。塔的一侧嵌有2碑,其一为清同治年的《重修大胜宝塔碑记》,碑首的篆字竟将汉字演化了那么传奇。







1995年的门票

2015年的门票
美孚洋行旧址就在长江边,当年的相关建筑4处,洋行、油库、油库办公楼和别墅。除洋行旧址,我询问了金鸡坡的其他建筑,但一无所获。美孚是老美老牌的石油公司,进入中国也就在19世纪末。当年看中了九江的水运优势,能通达江左江右,故在英租界的江边开设了洋行。出售的洋油在那时可是为霸一方的“一桶油”,是今天“两桶油”的民国版。




黄色的洋行旧址大楼建于1910年,坐南朝北,3层砖混结构,北面有2个石狮,立面有8根高约8米的爱奥尼克柱,中间6根柱为圆形,边上2个为正方形,肥硕无比。在大楼一角就可以见到倚柱和廊柱,掎裳连袂的聚集在一起,密不透风。
整个大楼线条简约不花哨,阳台的铁艺栏杆,圆弧的凸窗帽尚有点特色。大楼已不公用,看门的老姐眼神疑惑不定,拒绝让人进去,因为她不相信有人会来看这破楼,想必另有所谋。




九江长江
【编辑:崔艳红】

编辑:崔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