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拉齐修道院2013年门票
【作者】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年代】1494年–1498年
【尺寸】460×880 cm
【材质】蛋彩/石膏、树脂与乳香脂,湿壁画
《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由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从《最后的晚餐》起,西方绘画才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应邀为米兰的圣玛丽亚-德尔格拉齐修道院食堂所画的一幅壁画。在这幅画中,达·芬奇选择了一个瞬间情节,即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后,与众弟子在逾越节的晚上聚餐的情景。当然,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耶稣入座后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有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在耶稣的两边,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面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向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画家把十三个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刻画出每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画家把耶稣安排在既是画面中心,又是视觉中心的位置,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餐桌、墙壁门窗和天花板的处理取平行透视,都集中地消失在耶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耶稣身上,并且有意识地把两侧的门徒和耶稣分开,初看耶稣似乎很孤立,实际上内在情绪和感情以及整个事件都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十二个门徒三人一组平均分配在两边,以其各自的动作和表情与耶稣发生联系和呼应,整个环境和道具的处理比较简单,为的是更加突出激动的人物,再通过这些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将整个画面的中心引向耶稣。
更加令人奇妙的是,在《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桌子上有很多个小面包,把它们依次按照音乐的顺序排列可以排列出一首将近一分钟的歌曲。曲调很哀伤。另外后人还发现,如果把玛丽亚的身子全部平移到耶稣的右侧,发现玛丽亚的头正好靠在耶稣的肩膀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门票大致可分为两个版本,2001年前后使用的画面晦暗,2013年前后使用的门票色泽就鲜亮得多。
达·芬奇在绘制这幅壁画时,并没有采用文艺复兴时期制作湿壁画的惯常技法,而特意选用了蛋彩画法,即用蛋黄或蛋清调和颜料制作绘画。这种画法便于作者在画好后仍可以对画面进行修饰或更改,并让画面获得特殊的色彩效果,但在保存方面对干燥条件要求较高。这也导致了《最后的晚餐》在长期保存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此画完成两年后画面已经开始剥落,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严重剥落,修道院费尽心力修补此画多次。 1652年修道院在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因此将画中耶稣与三个门徒的脚给截去了。 1796年拿破仑占领米兰,修道院被军方占用,据记载该大厅被用来当做马房。 1943年二次大战期间,米兰遭受剧烈的轰炸,所幸修道院并没有被完全摧毁,为保护画作, 军方与人民以沙包、钢架、木板将整面墙做了严密的保护,战后修复了顷倒的其他屋体之后,才重新公开此画。 1982年意大利成立修复小组,并在奥利外提公司的资助下,开始用科学仪器辅助清洗并修补《最后的晚餐》,修复过程相当久,直到1999年3月才重新公开展示此画。
两个版本的门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壁画的修复历史。(打下小广告:征求一下所缺的版本)

【编辑:王建】

编辑:王建